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29
科学家研制出高性能铜网格柔性透明电极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研究员江雷团队与兰州大学教授柳明珠合作,报道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光电性能的铜网格柔性透明电极。相关成果发表于《应用材料和界面》。 基于铜的柔性透明电极因价格低廉、性能优异,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报道的铜基柔性透明电极主要是基于铜纳米线网络和铜网格的透明电极,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两个主要难题:一是制备过程比
我所在自发凝固成型制备大尺寸高纯氧化铝部件产业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士维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异丁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PIBM)多官能团共聚物自发凝固成型体系(spontaneous gelation),突破大尺寸陶瓷湿坯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等关键瓶颈问题,成功制备出直径360mm至600mm的大尺寸高纯氧化铝陶瓷研磨盘。 大尺寸结构陶瓷部件在半导
上海硅酸盐所在生物陶瓷用于组织修复与治疗领域发表综述文章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和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I.F. 24.537)与ActaBiomaterialia(I.F. 6.383)分别发表综述论文。 众所周知,生物陶瓷主要用于人体硬组织的修复与替换。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陶瓷具有调节干细胞分化和调节干细胞与组织特异性
生物陶瓷
2018.09.05
石墨烯膜力学松弛行为以及层间交联抑制策略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许震研究员团队开展了石墨烯组装膜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揭示了二维大分子石墨烯材料严重的应力松弛现象;类比一维高分子,建立了描述二维大分子层状材料动态粘弹行为的唯象“Maxwell-Wiechert”模型,揭示了层间粘性滑移是应力松弛的结构来源。为解决松弛问题,团队提出利用离子键、共价键交联的策略抑制石墨烯层间的滑移,从而
石墨烯
2018.09.04
22.4%!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纪录再创新高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amueli(萨缪利)工程学院的材料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双层设计,它能利用阳光产生比典型的太阳能电池板更多的能量。该器件是通过将一层薄薄的钙钛矿(该钙钛矿是一种廉价的铅和碘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已被证明可以非常有效地捕获来自太阳光的能量)喷洒到一种市面上流行的太阳能电池上制成的。形成器件底层的太阳能电池由铜,铟,
太阳能电池
2018.09.03
乔治亚理工学院研发氮化硼分离工艺,有望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一个位于法国的半导体研究团队使用氮化硼分离层生长氮化铟镓(InGaN),然后将其从原始蓝宝石衬底上剥离并放置在玻璃基板上制作太阳能电池。通过将InGaN电池与由硅或砷化镓等材料制成的光伏(PV)电池相结合,这种新的剥离技术可以制造能够捕获更广泛光谱的更高效率的混合PV器件。 对于InGaN / Si串联器件,这种混合结构理论上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30%
科学家在室温条件下一步合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氟磷酸钒钠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供图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绿色化工研究部副研究员赵君梅团队研发了一种聚阴离子化合物低成本便利的室温可控技术,并首次合成了钠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该材料未经过任何的后处理即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可以说有关氟磷酸钒钠的实验室研究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细
清华大学在石墨烯织物应力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任天令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用于人体运动检测的负电阻变化石墨烯织物应变传感器》(“Graphene Textile Strain Sensor with Negative Resistance Variation for Human Motion Detection”)的研究论文。该传感器
石墨烯
2018.09.03
我国胶体蓄电池用气相二氧化硅实现国产化
近日,广州吉必盛科技下属全资子公司连云港吉必盛硅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胶体蓄电池用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开发”被连云港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负责验收。胶体蓄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的一种改进型号,用胶体电解液代换了硫酸电解液,在安全性、蓄电量、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较普通电池有所改善,相较普通蓄电池需定期加水补充电解液,又被称为免维护蓄电池。气相二氧
北京大学高性能钾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新能源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储能技术成为目前调节可再生能源稳定性的重要支撑。尤其是移动储能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课题组在新型钾离子电池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制备类石墨烯结构的超薄VSe2纳米片和二维层状MoSe2/C核壳结构材料增强钾离子存储,并对其储钾机理进行深入探索。相应
采用陶瓷层电解质提升锂金属电池性能并预防电池起火
据外媒报道,密歇根大学研发了一种新的电池充电技术,或能实现电量输出翻番。该技术或将大幅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数。 研究人员表明,目前其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锂金属电池选用了一款陶瓷质地的固态电解质,旨在解决电池短路及耐用性不强等问题,或将为新一代的充电电池发展指明道路。 为解决锂金属燃烧问题,研究人员制作了一款陶瓷层,其表面稳定,可防止金属晶须(me
还原氧化石墨烯上MoS3纳米颗粒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和电池
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期刊的封面展示了超小MoS3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波纹状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上,该复合结构是以氧化石墨烯(GO)悬浮液和四硫代钼酸铵((NH)4MoS4)为实验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获得。该图的新颖之处在于MoS3纳米颗粒局部沉积并原位生长在波纹RGO表面上,有效阻碍了RGO和MoS3纳米颗粒之间的团聚。它是扫描
新技术:英国科学家合成大蒜成分阿焦烯,并能大规模生产
图片来源: Wiley新鲜大蒜提取物含有多种健康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ajoene(阿焦烯,从大蒜中提出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是一种主要的可榨油成分。如今,英国的化学家们首次使用现成的成分合成了ajoene,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上。文章表明,ajoene可以大规模制得,且只需很少的合成步骤。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对于它们在药物研究中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成果为新型高性能石墨烯固态系列催化剂研究铺平了道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科学家们开发出可以提高基于石墨烯的固态催化剂设计指南(npj 2D材料与应用(npj 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石墨烯反应性的基板工程:高性能石墨烯基催化剂),以提高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催化效率。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通过提供合成化学品和化合物的替代品使制造过程更加有效和经济。基于石墨烯的
化学所在印刷制备钙钛矿单晶薄膜方面取得进展
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年来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激光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传统方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通常为多晶薄膜,相比钙钛矿多晶薄膜,单晶薄膜具有较低的缺陷密度、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扩散长度,在高性能钙钛矿器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钙钛矿薄膜结晶过程中的随机成核问题,尤其是在结晶过程中钙钛矿两种前驱体的快速反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新型二维柔性电极材料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以及可植入医疗器械的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的柔性电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特有的结构优势,二维材料成为理想的柔性电极材料。然而,目前已知的二维电极材料往往具有致密的原子排布,这使得锂离子在层间的传输遇到较大的位阻,从而导致较低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玉良的指导下,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
宁波材料所制备出新型碳化硅陶瓷致密化烧结助剂
碳化硅陶瓷作为现代工程陶瓷之一,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具有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性能高、在高温下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等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结构陶瓷,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微电子器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时,SiC还具有低的中子活性、良好的耐辐照损伤能力和高温结构稳定性等优点,成为新一代核裂变以及未来
碳化硅陶瓷
2018.08.22
石墨烯又一黑科技 或颠覆数字电路工作方式
在自旋电子学(也称磁电子学)的历史上,石墨烯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这种电子学利用电子本身的自旋状态进行信息编码,而非传统地利用电子本身的电荷去编码。最初,石墨烯并没有出现在这项领域的视野内。因为当电子通过平面展开的石墨烯之后,自旋状态没有任何改变,而且电子的运动方向也仍然随机,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路径。但最近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对自旋电子学可能有很大的作用
石墨烯
2018.08.20
Nature: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为电池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图片来源:Kourkoutis实验室固体阳极和液体电解质的界面对锂金属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描述该交汇处发生的过程一直是一个挑战。为了研究阳极的表面,通常在分析之前,先去除液体电解质,然后对其表面进行洗涤和干燥。但这种洗涤和干燥会从根本上改变了表面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为了获得界面的精确图像,必须在其自然状态下观察。Lena kourkoutis实验室
斯坦福大学:用二硫化钼作为电极的新分水技术使清洁的氢燃料成为可能
在寻求清洁的替代能源的过程中,氢是最受欢迎的。它不仅可以在燃烧时释放大量能量,而且燃烧氢气的主要副产品是纯水,无污染。最大的障碍是获得足够量的纯氢来燃烧。因此,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析氢反应,或称HERs,这是一种分水技术,在这种技术中,覆盖有催化材料的电极被插入水中并通电。电、催化剂和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清洁的燃料:氢气和清洁、可呼吸的氧气。但目前有一个问题:电

127页,当前第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