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研发出具有多离子设计策略的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通过设计思路创新,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多离子设计策略的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相关研究成果A Multi-Ion Strategy towards Rechargeable Sodium-Ion Full Batteries with High Working Voltage
麻省理工学院 新型智能自增强型聚合物材料


灵感是科学研究道路上的一道闪电。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化学工程师们从植物生长过程获得启发,研发了一种新型聚合物,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从而增强了聚合物的强度。该材料在防护涂料、建筑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在开展这项概念型实验过程中,研发团队从菠菜叶子中提取叶绿体,虽然不是活体但仍能激发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然而,单个分离的叶
中国科大开发富勒烯的新应用取得进展


10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上峰课题组在富勒烯的新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Stabilizing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via edge-selective bonding of sacrificial C60molecules
富勒烯
2018.10.17
深圳先进院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硫化锌光子晶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佳课题组在光子晶体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硫化锌光子晶体,不仅获得近100%的高反射率,而且饱和度、对比度、亮度等结构色彩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相关成果Vivid Structural Colors from Long-Range Ordered and Carbon-Integrated Colloi
钙钛矿纳米晶体的载子倍增效应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钙钛矿结构是一种在纳米技术中展现出潜能的晶体结构。然而,在钙钛矿结构中却一直没有观察到被称为“载子倍增”的效应,这种效应使得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UvA-IoP的物理学家Chris De Weerd博士和Tom Gregorkiewicz教授团队的Leyre Gomez博士最新的研究表明,某些钙钛矿结构确实拥有这种独特的效应。晶体是分子、原子及离子在三维空
范德堡大学:研发出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薄膜


跟二维材料打交道的研究人员与那些对薄膜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曾一度没有交集。当他们共同合作后,正取得令人兴奋的新进展。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认同并已证明了这一点。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利用纳米级孔隙直接合成石墨烯,轻松制备大面积原子薄膜”)中: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Piran Ki
纳米片阵列构建的新型Li-Mn/石墨烯阳极!显著提高锂金属电池稳定性


锂金属电池能够满足电动汽车所需的高能量密度。然而,锂金属电池需要提高结构稳定性,以避免阳极的体积变化从而确保长使用寿命。近日,广东工业大学的Tao Tao博士与迪肯大学的Ian Ying Chen教授及其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报道了用石墨烯泡沫(GFs)担载亲铅金属氧化物(LMONAs)纳米片作为锂金属电池的阳极的
化学所研制出新的高灵敏羟基自由基光学探针


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光学探针是生命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会民课题组科研人员长期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该课题组还应邀对光学探针的各种设计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羟基自由基(-OH)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活性氧物种,具有极强的反应活性,能够损伤蛋白质、DNA及脂类
光学探针
2018.10.12
拒绝重金属!科学家研制出无铅光致发光材料


(a)通过将新型光致发光0D材料与黄色荧光粉混合,科学家们能够制作出白色光致发光薄膜,这是该材料的潜在应用之一;(b)通过简单地调节0D材料和黄色荧光体的比例,可以改变光致发光膜的颜色。图片来源:Advanced Materials通过设计制造成本低廉的新型光致发光材料,使用无毒且稳定的起始材料,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增强了他们对光致发光的量子性质的
斯坦福大学:陶瓷膜新动向!液流电池存储可再生能源


所谓的液流电池,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可以用来存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 然而,到目前为止,可能产生电流的液体种类有两方面限制。一方面受到它们能够输送能量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要极高的温度或使用毒性很大或昂贵的化学品才能实现。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William Chueh及其同事决定尝试钠和钾,它们在室温下将它们混合形成液态金属,作为电子供体的液体 - 或
新方法!新加坡用核壳纳米颗粒作为填充剂来提高聚乳酸的韧性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由含硅-橡胶-聚(d -乳酸)纳米颗粒的聚(乳酸)组成。图片来源:爱思唯尔(Elsevier)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员通过添加核壳纳米颗粒作为填充剂,提高了聚乳酸的韧性,同时保持了其弹性。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热加工性能好的聚合物,在生物医学应用和包装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脆性及机械稳定性较差,常通过添
高效丙烷脱氢铂基催化剂有望打破垄断
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近日研发出高效丙烷脱氢(PDH)铂基催化剂,将显著提升丙烯生产效能,有望打破西方国家对丙烷脱氢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2017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达到3422万吨/年,产量2837万吨,比上年增长13.6%,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对丙烯的消费需求。目前,丙烷脱氢工艺是市场占有率增长最快、最具前景的丙烯生产新技术,而铂基催化剂是该法的关键所在。
还在用锂电池?普渡大学成功开发新式钠离子电池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水中的钠通常会发生爆 炸,但用在电池中的钠一般都表现良好。 图片来源:普渡大学科学家已经设计出一种方法用以稳定和改善钠元素在电池中的使用程度,并希望以此取代资源日益稀缺的锂元素。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钠粉,可以让制造商取代其在南美山区开采的锂元素。来自普渡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副教授Vilas Pol在一份声明中
新的氢化酶保护机制,助力生物燃料电池发展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机制来保护酶免受燃料电池中的生物催化剂——氧气的作用。这种酶,被称为氢化酶,与贵金属催化剂一样有效,但当它们与氧气接触时不稳定。因此它们尚且不适合用于技术应用。科研人员开发的新的保护机制是以消耗氧气的酶为基础的,这些酶从糖中提取能量。图片所示为研究人员在上述电化学电池中进行生物燃料电池的测试 图片来源:德国波鸿的鲁尔大学一个国际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自2009年以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能源、光伏、化学、材料物理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具有的带隙连续可调、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制备方法简单等优异特性,使它成为发展下一代光伏器件的理想光吸收材料。仅仅历经不到10年的发展,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记录就已经迅速增至23.3%,发展速度为各类太阳能电池之最。在化学组成上,有机无机杂
光电阴极保护新方法!石墨烯薄层来守护


光能转化为电能绝非易事,太阳能电池等设备可利用闭合电路从入射光产生电流,另一类光电阴极材料光照下会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可应用于科技最前沿。光电阴极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暴露在空气中阴极会降解。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美国能源部(DOE)Argonne,Brookhaven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方法,将光电阴极包裹在原子级薄石墨烯的保
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全固态电池”课题通过验收
9月7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组织专家在宁波召开了“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简称“纳米先导专项”) “全固态电池”课题科技目标、科研管理和财务验收会。“全固态电池”课题隶属于纳米先导专项“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项目一),分为“固体电解质”、“金属锂负极”和“全固态电池”三个子课题,课题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
物理所发现石墨烯诱导蒸发的透明性


水滴在固体表面的蒸发是广泛存在的现象。由于能够带走热量以使固体表面维持适当的温度,蒸发在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中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有效地调控蒸发却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课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黄永峰、陆俊(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员孟胜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水分子与石墨烯覆盖衬
石墨烯
2018.09.18
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控制研究获进展


具有带隙高度可调、质轻、柔性、低成本等显著特点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机太阳能电池受限于有机材料“窄吸收”特性,二元共混薄膜难以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宽光谱利用,并且始终存在相共混(利于激子解离)和相分离(利于电荷传输)这对基础性矛盾,制约了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进一步突破。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保持单节电池结构,在二元活性层中引入吸收互补的第
非金属等离激元-一种增强二硫化钼光电催化分解水的新手段


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是目前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众多途径中,利用半导体材料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过渡金属硫化物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光学和电学性能,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可应用于光催化领域的产氢催化剂。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材料的吸光性能以及界面处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常见的引入等离激元贵金属材料(例如金,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