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29
大连化物所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效率高等特点,是大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锌碘液
液流电池
2019.02.25
《Science》重磅:基于石墨烯的超级隔热陶瓷气凝胶!
陶瓷气凝胶以其低密度、低热导率和良好的耐火、耐腐蚀特性而被认为是理想的隔热材料。然而,质脆以及晶化诱导的粉碎行为使得陶瓷气凝胶常常在显著的温度梯度变化或者长期的高温暴露中表现出严重的强度退化甚至结构崩塌的现象。鉴于极端条件下的隔热要求相应的材料具备异常优异的稳定性,因此同时具备强大的机械和热学稳定性就成为陶瓷气凝胶在隔热领域进一步发展应用的主要障碍。哈工大李
福特发现石墨烯有助于聚氨酯迎接挑战
自从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石墨烯以来,石墨烯在15年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它被发现六年后,Andrei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因他们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石墨烯”这个词已经进入了公众意识。石墨烯就像金刚石、石墨、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一样,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在石墨烯中,碳原子排列成二维单层六边形晶格。它们具有类似于铁
石墨烯
2019.02.21
续航5000公里 普渡大学研发新动力电池技术
据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新型电动汽车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电池和氢能,能量密度非常高,只需要快速补充电池液就可让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该技术使用专利的“液流”系统,通过单电池液产生电力,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并且可根据需要产生氢能。目前,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普渡大学正使用高尔夫球车,对该技术进行
阿尔伯塔大学欲利用纳米硅材料打造新款锂电池
据外媒报道,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学家旨在创建新一代的硅基锂电池,相较于当前电池电芯产品,其充电容量(charge capacity)翻了10倍。 阿尔伯塔大学化学家兼纳米能源材料加拿大研究讲座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Jillian Buriak表示:“我们想要开展多种测试,查看不同尺寸的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新型光热转换耐火纸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水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之一。解决严重淡水危机的最有前途方法之一是开发利用不可直接饮用的水,如海水。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会加速资源消耗,也会污染环境。太阳能是一种高效、源源不断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来驱动海水淡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传统的太阳能蒸馏技术效
“玄武岩纤维单丝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四川省纤检局承担的四项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产业用竹原纤维检测方法的研究、玄武岩纤维单丝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基于物品编码技术的校服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化生丝黑板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专家组验收,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玄武岩纤维单丝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项目基于我国玄武岩纤维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的
南科大李辉课题组在电解水制氢领域接连取得新进展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各国纷纷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电解水制氢技术是氢能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甚至是瓶颈。以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电解水制氢系统可作为纽带,将分散、不可控、难以经济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便于储运、可控利用、清洁环保的氢能,被视为通向“氢经济”的最佳途径。南方科技大学
新研究:锂离子电池有望成未来最廉价电力存储选择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9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预测,未来几十年,锂离子电池在多数应用场景中,都有望成为电力存储方面最廉价的选择。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模型,用来分析2015年至2050年间9种电力存储技术在12种应用场景中的成本变化趋势,其中包括大型电池、抽水蓄能电站等。相关成果已刊登在美国《焦耳》杂志上。研究显示,当前最廉价的电力存储方式是抽水蓄能电站,即
锂离子电池
2019.01.11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提出机械弯曲铁电薄膜调控石墨烯掺杂方法
石墨烯由于其优越的化学稳定性、高的电子迁移率、机械柔性以及高透射率,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高性能纳米电子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的双极特性(掺杂后石墨烯可以表现为n型或p型)使得其与现有电子器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石墨烯掺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不同气体环境下的紫外辐射、离子液体/离子凝胶或气体分子的吸收等,但这些掺杂都会引入第二相,是不可逆的。
石墨烯掺杂
2019.01.09
麻省理工学院及其合作团队首次记录了石墨烯量子位的相干时间
麻省理工学院及其合作团队的研究人员首次记录了石墨烯量子位的相干时间即量子能够维持两种逻辑状态的时间。基于石墨烯的量子位,代表了量子计算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超导量子位是一种人造原子,它采用各种方法产生量子位信息,这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类似于传统计算机的二进制计算,量子位可以保持二进制对应的两种状态之一,即0或1。但是,量子位也可以同时保持两种状态的叠加,
物理所大面积高质量氢化石墨烯的构筑及物性研究取得进展
石墨烯的发现以及其具有的独特性质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激发了人们对其他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情。通过外来原子与本征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化学成键获得石墨烯功能化材料以及构筑新型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是扩充二维材料库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所有碳原子与氢原子双面成键形成全氢化石墨烯结构,又称为“石墨烷”(graphane);氢原子和碳原子为1:2的单面氢化石墨烯,文献报道中称为“
大连化物所高稳定性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鑫和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出版集团旗下的Joule杂志上发表。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PSC)因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器件稳定性差的问题制约它进一步发展。虽然通过界面修饰及掺杂等方法可以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提出机械弯曲铁电薄膜调控石墨烯掺杂的方法
石墨烯由于其优越的化学稳定性、高的电子迁移率、机械柔性以及高透射率,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高性能纳米电子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的双极特性(掺杂后石墨烯可以表现为n 型或 p 型)使得其与现有电子器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石墨烯掺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不同气体环境下的紫外辐射、离子液体 / 离子凝胶或气体分子的吸收等,但这些掺杂都会引入第二相,是不可逆
石墨烯掺杂
2018.12.27
国家纳米中心DNA纳米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DNA纳米生物技术用于核酸递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gineering Multifunctional DNA Hybrid Nanospheres through Coordination-Driven Self-Assembly”于12月20日以Hot Paper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中俄科学家合作 成功将锂离子电池容量提升15%
据外媒报道, 锂离子电池应用广泛,手机、笔记本电脑、心脏起搏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都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现在,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在减小电池尺寸的同时增加电池电量。俄罗斯和中国的科学家们与一个工业合作伙伴就一起组成了一支团队,成功将电池的能量容量提升了15%。此次科学家们通过向电池阴极添加固体电解质成功将电池效率提高。该固体电解质由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SPb
多金属氧酸盐调控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闪存对神经突触的模拟
与当今时代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器单元中数据传输受限的情况不同,包含860亿个神经元的人脑具备超低功耗的计算能力1018FLOPS(每秒浮点运算)。生物突触是典型皮质神经元之间用于传输和接收电化学信号的快速传导连接,具备高效地数据并行处理能力。受大脑高效率的启发,新兴的纳米电子器件和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被用于模拟突触功能
石墨烯纳米阳极结构将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水平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国际科学家合作伙伴开发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纳米结构阳极材料,它可以延长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例如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电池,已达到性能极限。维也纳大学化学系的材料化学家Freddy Kleitz和国际科学家合作伙伴开发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基于混合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烯的2D / 3D纳米复合材料,它可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制备出可替代金银的铜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剑团队发现一种可替代贵金属金或银的铜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与传统铜催化剂完全不同,而与金或银接近的性能。相关成果已在《科学—进展》上发表。金、银等贵金属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综合优良特性。但因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实际的应用。非贵金属铜更易获得且价格便宜,但铜在催化反应中更易被氧化,因此铜催化剂化学性质
上海有机所揭示萘啶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自抗性机制
细菌通过次级代谢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素从而清除异己,争夺环境中的资源,那抗生素产生菌如何避免抗生素对自身产生伤害呢?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功利课题组在高活性天然产物萘啶霉素(NDM)的生物合成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分泌型、F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NapU在胞外氧化无活性前体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萘啶霉素,随后还可
抗生素
2018.12.24

127页,当前第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