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22
苏州纳米所在气凝胶相变隐身复合材料领域获进展
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单位面积辐射能量与发射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红外隐身可以通过调节红外发射率或调控温度来实现。例如,制造具有微结构的特殊表面可以改变目标的红外发射率,但微结构并不赋予目标可调的红外发射率。量子阱、电致变色染料、相变材料等能够动态调控红外辐射,然而,在调谐过程中通常需要持续耗电,且响应速度慢、可调范围
复旦大学成功研发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饰技术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大程团队经过3年努力,研发成功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饰技术。3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专家认为,这项工作将有望为解决芯片散热问题提供一种介电基底修饰的新技术。随着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芯片发热问题愈发成为制约芯片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理对于开发高性能电子芯片至关重要。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
新技术能将90%以上的聚烯烃塑料回收转化
塑料,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塑料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5%。到2016年,全球塑料产量达3.35亿吨。我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和使用大国,且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然而,塑料在使用后,一部分由于收集处理不及时而进入海洋,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据联合国估计,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因此,迫切地需要采取塑料污染治理和海洋保护
硅基锂电池是什么黑科技?东华团队获该领域研究突破
硅基锂电池是什么黑科技?充电容量比传统电池翻10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多以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限制了整体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碳材料因其高容量优势吸引众多科学家关注。近期,东华团队在硅基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一起来看看!设计:李盈颉近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杨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及江莞教授研究团队在硅基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原子尺度调控碳的分布提高硅基
南京大学提出新两步气相沉积法 制出无氧键、无原子空位的硒化物薄膜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由于具有不同于其块体材料的特殊力、热、光、电、磁等物理性能,在多个学科领域掀起了研究热潮。其中,二维化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例如MoS2、WS2、ReS2等)、硒化物(例如WSe2、NbSe2、TiSe2、InSe、FeSe等)和碲化物(例如WTe2等),晶体结构简单,物性多变,样品容易获取,近几年成为了二维
浙大纳高团队——手性石墨烯纤维构筑的高灵敏度溶剂驱动系统
近日,浙江大学的高超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手性控制规则,成功将生物材料的手性控制理念赋予到高灵敏度溶剂驱动系统的制备中。他们从已经工业化的纺纱技术得到灵感,以柔性氧化石墨烯薄膜为原料,将其加捻成具有螺旋状织构的氧化石墨烯纤维,赋予其对称的手性结构、高柔韧性和大量的应力势能。这种手性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极性溶剂的刺激下释放出应力势能,从而发生高速的转动。其输出的转
用石墨烯及聚氨酯材料研发柔性超级电容
据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 Glasgow)的一组工程师在讨论,应如何利用石墨烯与聚氨酯层来制作一款柔性超级电容,可吸收并存储能量,供后期使用。工程师演示了新材料的效果,该款超级电容可为各类设备充电,包括:84个LED灯及假肢(prosthetichand)内的高扭矩电机,其假肢在获得电量后可抓取各类目标物。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可弯曲电
Small Methods:从生物质到三维激光转化石墨烯:一种超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电极制备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填充了可充电电池和铝电解电容器之间的空白。但是其功率密度距离铝电解电容器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高功率电容器是电容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高功率超级电容器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子电路的调频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石墨烯电极,由于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短的离子传输路径,是高功率电容器潜在的重要
福建物构所在离子聚合物衍生复合材料光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负载贵金属纳米粒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然而金属纳米粒由于其高的表面能,在制备和催化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失活,如何提高贵金属纳米粒和载体的作用,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仍然是制约其迅速发展的瓶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03228,21673241和21
借助液态金属电催化剂 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电池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6日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突破: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在室温下将气态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固体碳材料,并用于能量储存。该方法将为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贡献,成为可行的“负碳排放”技术。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而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因此“负碳排放”技术对于维持未来气候的稳定至关重要,但二氧化碳这一气
IBM公司Volcat技术可将聚酯分解、清洁及回炉再造
总部位于硅谷的IBM公司最近发明了一种压力反应器。该反应器采用一种名为“Volcat”的新回收方法。Volcat是一种催化化学反应过程,它可“选择性地将”聚酯分解成一种物质,该物质可直接在塑料生产装备中进行喂料,用于生产新产品。目前,全球每年生产超过2.72亿吨塑料,其中四分之一是由PET制成。Volcat回收技术旨在采用精准的化学配方、热量和压力组合,来
宁波材料所成功制备出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热界面材料
随着半导体器件功率密度的提高,“散热”已经成为阻碍电子设备性能和寿命的首要问题。据统计,电子器件的温度每升高10℃-15℃,其相应的使用寿命将会降低50%。因此,开发用于高功率密度热管理的高性能热界面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近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表面事业部功能碳素材料团队与合作者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纸的高性能热界面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流程如图1a所示:首先采用正硅酸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待解
一直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高功率转换效率、低廉的起始材料和易于制造备受人们关注,也被认为是可以替代传统太阳能电池的可再生技术。但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却是PSCs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问题,也是导致PSCs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最近,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羽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杨阳等人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
大连化物所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效率高等特点,是大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锌碘液
液流电池
2019.02.25
《Science》重磅:基于石墨烯的超级隔热陶瓷气凝胶!
陶瓷气凝胶以其低密度、低热导率和良好的耐火、耐腐蚀特性而被认为是理想的隔热材料。然而,质脆以及晶化诱导的粉碎行为使得陶瓷气凝胶常常在显著的温度梯度变化或者长期的高温暴露中表现出严重的强度退化甚至结构崩塌的现象。鉴于极端条件下的隔热要求相应的材料具备异常优异的稳定性,因此同时具备强大的机械和热学稳定性就成为陶瓷气凝胶在隔热领域进一步发展应用的主要障碍。哈工大李
福特发现石墨烯有助于聚氨酯迎接挑战
自从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石墨烯以来,石墨烯在15年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它被发现六年后,Andrei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因他们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石墨烯”这个词已经进入了公众意识。石墨烯就像金刚石、石墨、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一样,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在石墨烯中,碳原子排列成二维单层六边形晶格。它们具有类似于铁
石墨烯
2019.02.21
续航5000公里 普渡大学研发新动力电池技术
据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新型电动汽车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电池和氢能,能量密度非常高,只需要快速补充电池液就可让乘用车续航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该技术使用专利的“液流”系统,通过单电池液产生电力,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并且可根据需要产生氢能。目前,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普渡大学正使用高尔夫球车,对该技术进行
阿尔伯塔大学欲利用纳米硅材料打造新款锂电池
据外媒报道,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学家旨在创建新一代的硅基锂电池,相较于当前电池电芯产品,其充电容量(charge capacity)翻了10倍。 阿尔伯塔大学化学家兼纳米能源材料加拿大研究讲座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Jillian Buriak表示:“我们想要开展多种测试,查看不同尺寸的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新型光热转换耐火纸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水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之一。解决严重淡水危机的最有前途方法之一是开发利用不可直接饮用的水,如海水。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会加速资源消耗,也会污染环境。太阳能是一种高效、源源不断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来驱动海水淡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传统的太阳能蒸馏技术效
“玄武岩纤维单丝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四川省纤检局承担的四项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产业用竹原纤维检测方法的研究、玄武岩纤维单丝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基于物品编码技术的校服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化生丝黑板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专家组验收,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玄武岩纤维单丝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项目基于我国玄武岩纤维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的

127页,当前第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