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业大学利用海藻开发PAN基碳纤维
日前,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利用海藻吸收环境中的CO2,并制备碳纤维的工艺过程。据TUM研究人员介绍,利用海藻能够将空气或发电厂和钢铁厂的工业废气中的CO2转化为海藻油。随后,海藻油被用来生产聚丙烯腈(PAN)基纤维,并通过抛物面太阳能反光镜对纤维进行碳化处理,最终得到碳纤维。该项目负责人Thomas Brück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来自T
南开大学团队研获新型“分手”利器 高效分离手性分子
左手右手,互为镜像,但永远不能在同侧重叠,这种现象称为“手性”。大到宇宙星云,小到海中螺壳,手性现象广泛存在。化学世界中,有一大类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它们就像左右手,虽然看上去一模一样,但完全不能重叠,这类分子被称为“手性分子”。一些药物中的手性分子的两个镜像异构体存在生物活性、代谢过程、毒性的显著差别,有的更是“治病”和“致病”的天壤之别。因此,如何更为经
仅0.05mm厚!日企开发出超薄锂离子电池
2018年10月16日至19日,在日本幕张展览馆举行的“2018日本高新技术博览会”上,日本的村田制作所展出了厚度为0.05mm的超薄型锂离子电池。这种被称为 ”全固态薄膜电池” 的电池是能够在树脂膜上形成的薄膜电池。在展台上,村田制作所向参观者展示了实际产生的电压,以及作为充电电池的充电功能。这种尺寸只有15×15×0.05mm 的电池,可以在 50微Ah
宏量化制造的全肟化纳米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海水提铀性能
铀资源是核工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资源,在核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核燃料铀的保障问题日渐突显出来,要保障核能的长远发展,对非常规铀资源进行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水中蕴藏着约45亿吨铀,是陆地已探明铀储量的上千倍。如果能够将海水中的铀资源有效富集和提取,铀将会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足以保证人类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纤维材料为载体的直接吸附法具有易于操作、低能耗
青岛能源所发现石墨炔可作为主体材料应用于钙钛矿电池
二维碳石墨炔(GD)是由1,3-二炔键将苯环共轭连接形成的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的全碳超大结构,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催化、信息技术、储能等各个领域,是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材料。石墨炔具有天然的带隙,是一类本征半导体,具有高电荷传输能力。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及类似硅的优异半
Joule 封面:模拟光合作用,浙大首次研制出转化率达10%的敏化太阳能电池
随着能源矛盾的日益显现,寻找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成为世界性课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和需求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属于下一代光伏技术,作为色彩绚丽的透明电板在产业化方面已崭露头角。去除电解质中的挥发性组分并保证高效率和耐久性是获得户外器件长期应用的先决条件。 近日,浙江大学化学系王鹏教授课题组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Mi
研究人员开发出邻苯二甲酸盐的安全替代品
双酚A (BPA)和邻苯二甲酸盐是塑料中研究和测试最多的两种添加剂。 最近,关于双酚A的科学新闻铺天盖地,而邻苯二甲酸盐的却是少之又少。 然而,就在11月1日,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发布了一份关于邻苯二甲酸盐的安全替代品的报告。该替代品用于增强塑料的柔软性,柔韧性以及延长塑料的使用寿命。 UCSC的新闻报道称,邻苯二甲酸盐的问题在于,它们
增塑剂
2018.11.14
化学所纳米载体药物的原位释放质谱成像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质谱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中蛋白质、糖类、代谢小分子等的检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长期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聂宗秀课题组研究人员开发了用于糖异构体区分(Anal. Chem.2018, 90, 1525)、细胞表面糖蛋白检测(Anal. Chem. 2018, 90
半导体所与北大合作提出新策略:石墨烯作生长缓冲层,实现高亮LED
二维晶体材料如石墨烯、氮化硼等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物理特性和光电性能而被广泛研究,近年来 二维 材料独特的范德华外延也为氮化物外延生长开启了新的大门 。范德华外延将晶体衬底与材料间的并入式生长模式,转换为范德华低势垒诱导生长模式, 因此允许外延层与衬底之间存在很大的晶格失配 ,可以用来生长高质量氮化物薄膜 。 同时层间范德华作用能够通过滑移等途径实现柔性剥离,
合肥研究院在生物质催化转化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生物质催化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内卷首插画(Frontispiece,图1)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Small(Small,14, 1801953(2018))上。 随着化石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已经刻不容缓,生物质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代替化石
接近100%!钙钛矿基LED发光效率创纪录
科学家将钙钛矿层整合进LED内。图片来源:英国剑桥大学官网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科学家将钙钛矿层整合进发光二极管(LED)内,得到的产品内部发光效率接近创纪录的100%,可与最好的有机LED(OLED)相媲美,未来有望应用于显示、照明、通信及下一代太阳能电池领域。与广泛用于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OLED相比,钙钛矿基LED制造成本更低,并且可发出具有高
全球首创:塑料瓶打造成气凝胶
塑料瓶是最常见的塑废料种类之一,因此,能够找出越多回收它们的方式就越有利。考虑到这一点,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一种将这种塑料瓶转化为非常有用的气凝胶的低成本方法。 该NUS研发团队由Hai Minh Duong副教授和Nhan Phan-Thien教授领导,实验所用材料为常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研发人员首先将PET制
研究人员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 制成超级电容器电极
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正在使用3D打印,为超级电容器开发具有每单位表面积电荷存储最高的电极。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和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了一项研究,3D打印了石墨烯气凝胶,从而研发出多孔三维支架,其中装载了氧化锰,可以产生更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 超级电容器可用作能量存储装置,因为其只需几秒到几分钟非常快速地充满电,即使通过了数万
澳大利亚矿业合作阿姆里塔研发中心 研究钪镁合金用于下一代镍氢电池和储氢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矿业有限公司(Australian Mines)正与阿姆里塔研发中心的先进材料和绿色科技卓越中心(Amrita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Green Technologies)合作,围绕在下一代镍
国家纳米中心利用核酸自组装结构实现基因药物递送
基因治疗是一类在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层面上实现相关治疗的研究策略。现已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大多是以病毒为载体实现基因递送的。病毒载体的引入无疑会引起人们对该类治疗体系的生物安全性产生顾虑。因此,发展生物相容的基因递送载体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DNA折纸纳米技术是一种独特的自下而上的自组装纳米技术,可被用于设计和制备
可折叠锂离子电池:定向碳纳米管膜替代传统金属集流体
柔性锂离子电池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基础元件。常用的锂离子电池以金属箔(铜箔、铝箔等)作为集流体,受其本身固有的刚性所限,难以满足可穿戴电子器件对柔性电源的要求。近年来,以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性、柔性被广泛地运用于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碳纳米管具有高导电率、保持高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将其制备成膜是实现锂离子电池柔性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纳米芯片 30秒可检测食品安全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话题,香港中文大学新研发一种可监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纳米芯片,配合拉曼光谱分析法,在30秒内就可检测出有害物质,价格比旧芯片便宜一半。装有新芯片的仪器最小机种如手机大小,可随身携带。此技术预计1年内推出市场。 拉曼光谱仪能在最快30秒内完成检测 据报道,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费用昂贵且用时长。中大物理系博士生叶幸权
拉曼光谱仪
2018.11.01
电性能超石墨50%:澳大利亚企业开发新型硅碳负极材料
澳大利亚先进材料公司塔尔加(Talga)上周宣称,其最新开发了新型的石墨烯-硅负极材料。这种新型负极的容量比石墨超出50%,可以更好应用于目前的商用锂电池中。图1 Talnode-Si的扫描电镜图片图2 Talnode-Si与石墨的容量测试对比据介绍,该“石墨烯-硅负极材料”是由Talga牵头,联合了剑桥大学等组织机构共同进行,受英国政府资助的“Safevo
石墨烯
2018.10.31
南开大学:银纳米线-石墨烯新策略有望实现锂电池超高速充电和超长寿命!
金属锂本身由于其极高的比容量和极好导电性,对于未来的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电池来说,是一种极其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金属锂电池的发展严重受制于锂枝晶的产生。枝晶不仅会断裂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还可能刺透隔膜使电池短路引发严重安全问题。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除了追求锂电池的大容量和充放电速度外,更关心的是锂电池的安全性。近日,南开大学梁嘉杰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