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完成技术转移孵化 深圳先进院发表新型双离子电池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成员王蒙(第一作者)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EnergyMaterials,封面论文)上发表综述,评述了新型双离子电池体系中的反应机理、优势、挑战及最新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he Features and Progress of Dual-I
Nature子刊:科学家成功发现导致富锂NMC电池电压衰减的原因


Credit: CC0 Public Domain图片来源:网络供图最近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衔的一个科研团队在Nature Ener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导致电池“电压衰减”的原因,因为这种“电压衰减”,使得一类很有前景的被称为富锂NMC(镍镁钴)的正极材料氧化物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电池。多年以来,这些正极材料被认为可以制作更优异的动力电池,因
西安交大等发明新型固态电解质填充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同中外学者合作,发明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填充技术。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典型的柔性电源,具有轻质、无漏液、安全、可弯折的特点,是构成柔性电子系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然而,学术界一直认为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学/力学性能会随电极厚度的增加而迅速饱和/衰减,大厚度电极也因此被认为是固态超
深圳先进院研发出室温高电压双碳结构钙型双离子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双碳结构的钙型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A Novel Calcium-Ion Battery Based on Dual-Carbon Configuration with High Working Voltage and Long-Cycling Lif
钙型双离子电池
2018.07.17
石墨烯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极材料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人民网消息,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16日在京举行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获悉,中国石墨烯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经测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北京圣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金平带领的团队研发的石墨烯包覆技术,能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提升15%-25%,将循环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提升30%-40%;把负极材料的容量提升40
Nature:可通过电流控制水的石墨烯智能膜


图片来源:曼彻斯特大学 正如《自然》杂志报道的那样,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的研究人员已经实现了长期以来的追求目标,即创造了电控水流膜。 这是最新且令人兴奋的开发出的适合石墨烯独特性质的薄膜。这项新的研究为开发智能膜技术开辟了一条途径,可以革新人工生物系统、组织工程和过滤领域。 石墨烯能够在处理液体和气体时形成可调谐的滤光器,甚至形成完美
石墨烯
2018.07.16
东南大学研制出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


近日,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游雨蒙教授课题组在分子铁电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研制出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美国东部时间7月13日,相关研究结果以“Metal-FreeThree-DimensionalPerovskiteFerroelectrics(无金属三维钙钛矿铁电体)”为题被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这是自2013年、2017年以
钙钛矿材料
2018.07.16
截停”锂枝晶 单层石墨烯电极可避免锂电池短路
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完美的单层石墨烯电极,并揭示锂原子以其为基底材料进行电沉积的行为,填补了金属锂在碳原子晶格上异相成核的基础研究空白,为破解锂电池产业化遭遇的锂枝晶等难题提供理论基础。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储能材料》(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杂志上。“锂枝晶”会在液体锂电池中生长,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
清华大学在多功能石墨烯宏观组装体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朱宏伟教授课题组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基于仿生矿化过程合成可再造型、自修复的多功能石墨烯复合材料》(Synthetic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Composites with Reshaping and Self-Healing Features via a Fa
科学家发明光催化水裂解新材料
太阳能清洁且丰富。不过,当没有日光照射时,必须将其储存在电池中,或者通过一个被称为光催化的过程,将太阳能用于燃料生产。在光催化水裂解中,太阳能将水分解成氢和氧。随后,氢和氧在燃料电池中被重新组合,以释放能量。 日前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出版集团旗下期刊《应用物理学快报》的一篇论文显示,如今,一类新材料——卤化物双钙钛矿可能刚好拥有裂解水的属性。 “如果我
光催化剂
2018.07.13
固氮合成氨有了高效光催化剂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熊宇杰教授团队,通过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缺陷工程调控,发现通过掺杂的方式来精修催化剂的缺陷态,可以促进缺陷位点对氮分子的高效活化,有效地提高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效率。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化学重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 工业合成氨技术使用铁基催化剂,其反应条件非常苛刻(250大气压、400摄氏度),并需要巨大的能耗。光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研制出在室温下便可工作的氢传感器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能在室温下工作的高灵敏、多功能的氢传感器。据了解,该传感器是由三氧化钨的薄层材料制成的。在不久的将来,氢能很有可能会取代化石燃料,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能源载体。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且还可以无限再生。目前虽然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氢传感器,但是大多数的传感器都是需要在高温下才能正常工作。针对这一情况,代尔夫特大学的研究
国产离子膜性能大提升
6月27~28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在广西桂林召开2018年全国烧碱行业技术年会。会议透露,我国氯碱离子膜研发再获重大突破。经过氯碱及相关企业使用,山东东岳集团研发的DF2807离子膜电耗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离子膜水平。 据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总监王学军博士介绍,经过多年攻关,东岳离子膜型号从2010年的DF988、2012年的DF
《科学》:意大利科学家“看见”单原子催化石墨烯生长
石墨烯是一种非常薄的二维材料,仅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石墨烯因具有多种优秀的特性,如像塑料一样柔韧,稳定的晶格结构使其具有良好导电性,机械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100倍,所以在工业和技术领域具有多种用途,被认为是近乎完美的材料。然而,石墨烯很难生产,因此其价格昂贵。来自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和国家研究理事会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金属镍表面上,移动的金属镍原子起
双盐聚合物电解质:使锂电池更加高效安全


锂电池中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图片来源:阿克伦大学 无论是嵌入式医疗设备、无人驾驶飞行器还是电动汽车及其他此类产品,电源都对它们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锂电池之类的供能装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又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将因此瘫痪,医疗器械因无法使用而延误治病救人的时机。 高分子科学教授于朱博士和其他科学家所进行的研究,正
聚合物新设计,锂电池“工作马力”将更加强大
康奈尔大学的化学工程教授Lynden Archer认为,我们需要对电池技术进行一次“革命”现在他的实验室在这个领域已经开出了第一枪。“在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锂离子电池能容量的极限,” Archer说。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电子技术的主力军,已经达到了理论存储容量的90%以上。现在,较小的工程调整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电池,但这并不是长期的解决
清华发表综述文章系统分析各类剥离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


6月17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会明、刘碧录团队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的《化学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线发表长篇综述文章《二维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及应用》(Preparation of 2D Material Dispers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该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地分析比较
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控制纳米线生长的配体


对含硫分子的调整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控制金纳米线的生长,这种纳米线可用于各种应用,包括生物传感器和催化作用(金纳米线合成中硫醇化配体的作用)。如图所示,4-巯基苯甲酸可控制金纳米线林的生长。(© Wiley) 配体分子被用来防止纳米结构异常长大或形成不需要的形状。新加坡A星制造技术研究所的Suzhu Yu和他的同事们以前发现,与金结合的含有硫分
石墨烯膜组装后性能依旧高调,热导率远超石墨膜


瑞典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石墨烯组装膜,其导热率比石墨膜高出60%以上,尽管石墨是由多层石墨烯组成的。石墨烯薄膜作为一种高热导材料在新型应用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比如用于形状因子驱动的电子器件和其他高功率驱动系统。迄今为止,石墨烯研究界的科学家认为石墨烯组装膜不可能比石墨膜具有更高的热导率。单层石墨烯的热导率介于3500和5000 W/MK之间。
基于HAPP的聚氨酯有更好的阻燃效果
最近,科学家报道基于羟基聚磷酸铵(HAPP)的聚氨酯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抑烟效果。 同时为了提高兼容性和基于聚磷酸铵(APP)的聚氨酯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一个有效简易的方法被开发,通过APP与3-氨基丙醇的离子交换反应生成羟基聚磷酸铵(HAPP),随后通过化学交联,作为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2K-PU)的复官能辅剂。 显著减少热量和烟雾 详细评估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