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494
中国科大制备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晶LED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肖正国研究组,在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晶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空间限制法生长出高质量、大面积、超薄的钙钛矿单晶,并首次制备出亮度超过86,000 cd/m2、寿命达12500 h的钙钛矿单晶LED,向钙钛矿LED应用于人类照明迈出了重要一步。2月
青岛能源所等构筑新型纤维素基太阳能光热转化材料
水资源短缺是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近年来,太阳能辐射驱动的海水淡化新方法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球带领的代谢物组学研究组,在前期对纸浆泡沫材料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天然橡胶的协同增强和泡沫表面碳化,开发出高稳定性、低成本、且易于规模化制备的新型纤维素基太阳能光热转化材料。纸浆泡沫是廉价、环保的新型多孔材料。它以纸浆纤维为原料,利用表面
金属所等发现首个反常庞压卡材料体系
庞压卡效应的发现为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自2019年该效应被发现以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部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制冷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先后发现了碘化铵【Nature Communicaitons 13, 2293 (2022)】、碳硼烷【Advanced Functiona
中国科大提出钙钛矿太阳电池新结构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命名为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多孔绝缘接触)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的适用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氢键调控糠醛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催化研究组副研究员石松与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Dion Vlachos等合作,在糠醛等生物质催化选择性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反应中,生物质底物由于活泼基团类型多,控制其选择性一直是难点。本工作中,石松等在前期生物质羟基、C-H键等选择性转化研究基础上(ACS Catal.、ACS Appl. Mater.
糠醛催化剂
2023.02.15
苏州纳米所揭示新型胶原基仿生组织粘合剂用于快速止血和加速伤口愈合
生物粘合剂已应用于临床,是最具前景的替代医用缝合线和订书针的候选者之一。然而,现有临床组织粘合剂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对潮湿组织表面的附着力不足、机械强度不适当、止血效果差、细胞毒性等。开发可以临床使用的实现受伤组织快速止血、无缝密封缝合和加速愈合的一体化生物粘合剂颇具挑战性。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戴建武、陈艳艳再生医学团队受贻贝、常春藤和
中国科大研制出全天然仿木气凝胶
木材作为用途广泛的材料和丰富的资源,具有低密度、低导热、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持续性等特性,已被使用了数千年。近年来,基于对木结构的认识,各种具有独特物理性能和广泛应用的仿木材料也被开发出来,其中,具有优良保温性能的气凝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塑料和树脂的仿木气凝胶受到生物降解性差的限制,导致废物的积累并带来环境问题。而基于现有的纳米结构基元的仿木气凝胶则受
气凝胶
2023.02.09
大连化物所证明从电催化脱硝转向合成氨过程的必要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在氮氧化物(NOx)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揭示了过渡金属电催化脱硝的机理限制并强调了合成氨的重要性。NOx的处理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实现高效二氧化碳电还原(eCO2RR)的必要前提。科研团队在前期的工作中开发了基于图论的反应网络研究新型算法(ACS Catal.,
大连化物所开发新型金属有机框架吸附材料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DNL09)王树东研究员团队与沙特阿拉伯国王科技大学赖志平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通过原位氟化合成Fe基金属节点的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全氟节点金属有机框架(MOFs)——DNL-9(Fe),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螺旋氟桥金属节点结构的Fe-MOFs吸附剂,可用于潮湿条件下的C2H2/CO2吸附分离。C2H2/CO2具有
《AM》清华大学:面向透气性皮肤集成电子产品的超薄水凝胶薄膜
在个性化诊断、治疗和人机界面方面提供革命性功能的皮肤电子设备需要皮肤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缝集成。一个常见的问题仍然是,是否可以引入理想的接口来直接将薄膜电子设备与柔软的皮肤连接起来,从而允许皮肤自由呼吸,并使皮肤集成电子设备稳定工作。近日,清华大学Xiaomin Xu报道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最薄水凝胶,通过简单的冷层压方法生产,它符合皮肤上的字形线条和细微细节,
苏州纳米所等制备出多功能钴镍负载石墨烯/碳纳米管泡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电磁屏蔽技术在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发具有优异电磁屏蔽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是实现有效电磁屏蔽的关键。目前,传统电磁屏蔽材料在低密度、高电导率、高力学性能、隔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未来高科技时代的实际应用要求,研制先进的多功能电磁屏蔽材料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开发适用于
昆明植物所发现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每年有许多人遭受皮肤组织损伤,包括意外损伤、外科损伤、慢性溃疡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甚至威胁生命。缝合是目前临床上封闭伤口的首选方法。然而,伤口缝合在手术过程中耗时较长,同时,拆线会导致组织二次伤害,易导致疤痕增生、挛缩和感染等风险。组织粘合剂的发明给外科手术带来巨大技术进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组织粘合剂主要是化学合成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和纤维蛋白胶类。氰基丙烯酸酯
大连化物所提出基于功能化纸基比色传感器的百草枯农残快检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冯亮团队在纸基光化学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研发中取得进展。团队构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纸基传感器,通过柱芳烃超分子识别系统,实现了农药百草枯的高效捕获和分析。该工作为纸基光化学传感器痕量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快速筛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纸基光化学传感器基于其成本低、便携、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痕量食品安全危害因子的实际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抑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逆反应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灿、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员李仁贵等,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确认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而显著提升了光催化完全分解水的性能。太阳能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具
研究首次实现对“笼目”超导体AV3Sb5笼目层的化学掺杂
2020年,有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层状kagome结构超导体,AV3Sb5 (A= K, Rb, Cs) 。这种AV3Sb5超导体因独特的kagome结构而具有平带(flat band)、鞍点(saddle point),以及具有线性色散关系的狄拉克点(Dirac point)等特殊的电子能带结构,展现出电子强关联、拓扑与多体效应,成为探究几何阻挫、非平庸拓扑
ITER TAC1项目首个超导接头完成组装连接
近日,随着12号纵场磁体线圈终端盒与过渡馈线间(TF12 CTB-CFT)超导接头第三次绝缘固化结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TAC1团队全面负责的ITER现场首个超导馈线接头的组装连接工作完成,这是ITER主机装配集成的又一重要节点。超导接头是超导馈线、磁体的核心部件和关键工艺环节,其电阻、压降等性能将直接影响磁体系统的安全运行。接
科学家首次实现基于新型二维材料非线性的量子光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教授任希锋等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仇成伟、博士郭强兵等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1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thin quantum light source with van der Waals NbOCl2 crystal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小型化、集成化是解决
量子光源
2023.01.10
科学家建立基于膜透过荧光蛋白的邻近细胞标记技术
1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王立新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Genetic dissection of intercellular interactions in vivo by membrane-permeable protein)。该研究利用表
广州生物院等提出幽门螺旋杆菌的高敏高精检测方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结合最新的CRISPR/Cas12a技术,提出针对高致病性幽门螺旋杆菌菌株的高敏感度检测方法。该方法仅需检测唾液样本,便可快速精准检测出感染该菌株的阳性病人。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arnessing enhanced CRISPR/Cas12a trans-cleavage activ
大连化物所等基于Ru单原子周围氮物种的调变实现高效丙烷脱氢制丙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王晓东、王爱琴、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报道了氮掺杂碳载体稳定的Ru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实现临氢条件下丙烷高效脱氢制丙烯,可媲美商业化PtSn/Al2O3催化剂。研究发现,Ru单原子中心内壳层和外壳层氮物种对催化剂的

125页,当前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