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研制新型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特性测量装置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张为俊课题组在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特性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吸湿性腔增强反照率光谱仪用于气溶胶消光、散射、吸收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吸湿增长特性的同步测量》为题发表于欧洲地球科学协会(EGU)出版的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上,被选为“亮点文章
大连化物所实现界面钌中心高效催化酸性电解水析氧反应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6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在酸性电解水析氧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二氧化钌(RuO2)和石墨烯界面处的钌中心可以显著提升RuO2基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水析氧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该工作为设计和制备高效、稳定的酸性电解水析氧催化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和可再生的绿
全无机CsPbI3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室副研究员史同飞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正国课题组合作,在全无机CsPbI3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PeLEDs)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人员在CsPbI3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抑制晶粒生长,获得了平整无孔洞的α-
FDA批准抗肿瘤药物PI3Kα抑制剂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海和生物联合研发的磷脂肌醇3-激酶(PI3K)α抑制剂CYH33已于近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PI3K 信号通路失调涉及绝大多数人类癌症,PIK3CA(编码PI3K 催化亚单位α)是人类肿瘤中常见的突变致癌基因之一,约2-5%的人类实体肿瘤中存在癌基因 PIK3CA
抑制剂
2020.05.26
石墨烯增强碳纤维可能会制造出低成本、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称,一种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通常制造成本很高)有朝一日可能会促成使用这些轻质、高强度的材料来提高安全性,降低生产汽车成本的结果。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实验的结合,研究小组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少量石墨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强了纤维的强度。几十年来,碳纤维一直是飞机生产的主力
国外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实现回收再利用
近日,全球最大的水上运动、汽车、海洋和土木工程复合材料OEM制造商之一COBRA International和领先的环氧树脂和先进材料制造商Aditya Birla Chemicals宣布其最新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项目赢得了2020年JEC创新奖。COBRA通过与客户Starboard和Maui Fin Company(MFC)合作,已成功将新型可
环氧树脂
2020.05.20
“耐水解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边新超承担的吉林省重大科技招标专项“耐水解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组在可降解聚酯材料的合成、改性、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优化丙交酯提纯工艺、聚合工艺,实现高纯度聚乳酸树脂的合成,设计新型封端剂,制备抗水解型聚乳酸原料树脂。在应用环节,开展抗水解型聚乳酸
化学所开发出锂-硫(硒)凝胶聚合物电池的原位界面固化技术
高比能锂-硫(硒)电池在下一代消费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多硫(硒)化物在液体电解质中的溶解和穿梭效应,极易引起电池性能持续衰退。研究表明,发展多硫(硒)化物低溶解度的固体/准固体电解质替代液体电解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然而,电解质材料固态化可能导致硫(硒)利用率降低和反应动力学迟滞等问题,影响电池性能。因此,如何通
深圳先进院研发出抗菌抗生物粘附的仿生金刚石薄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团队联合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员赵颖团队,研发出一种兼具自清洁、抗菌、抗生物粘附、抗磨损以及抗腐蚀特性的新型仿生多级次金刚石功能膜,为医疗防护和海洋仪器防污提供解决方案,研究成果"Robust Biomimetic Hierarchical Diamond Arch
深圳先进院开发出基于有机负极的钾基双离子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成员成功研发出基于有机负极的高倍率、长循环钾基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Fast Rate and Long Life Potassium-Ion Based Dual-ion Battery through 3D Porous Organic Negative Ele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家提出“分子拉链”独特概念
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曲大辉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分子拉链”的独特概念,在超分子聚合物弹性体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 Ultra-Strong and Highly Stretchable Polyurethane Elastomer Enabled by a Zipper-Like Ring-Sliding Effect
深圳先进院成功开发面向高效固氮的黑磷光电极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材料界面研究中心王佳宏、喻学锋等在常温常压高效固氮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出具有优异的光电协同固氮合成氨性能的黑磷光电极。相关工作以Photo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Ammonia with Black Phosphorus(《黑磷的光电化学合成氨研究》)为题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长春光机所等在利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石墨烯材料方面获进展
自石墨烯被首次发现以来,“二维材料”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突破材料本身性能,拓展其物理化学性质,是实现其走向应用的关键环节。通过自组装,电子束刻蚀和极紫外光刻等技术在石墨烯上制备微纳结构,能够调控其带隙、吸收、载流子迁移率等性能。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耗时、成本高昂,缺乏通用性等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成本,高效制备微纳结构石墨烯,成为
原位电镜仪器技术研究获进展
铁电涡旋畴是极化连续旋转形成的铁电拓扑结构,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单个涡旋畴的尺寸为几个纳米,有望大大提高信息存储密度。为了将来实际器件应用,如何在外场激励下操纵这类结构的拓扑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涡旋畴在外场作用下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铁电涡旋畴尺寸小,以往的常规实验手段难以实现对其操控与观测表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朱雪斌课题组在超高导电的铜铁矿氧化物薄膜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报道了溶液法制备超高导电外延PtCoO2、PdCoO2和PdCrO2薄膜,相关结果以Solution-Processable Epitaxial Metallic Delafossite Oxide Films 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
大连化物所利用钒基二维异质结材料构建高性能锌离子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一种二维模板离子吸附策略,制备出二维无定形V2O5/石墨烯异质结构新材料,实现了高效离子-电子协同传输,获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锌储量丰富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低成本、高容量正极材料一直是锌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难点。目前
青岛能源所提出利用微生物合成萜烯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工程策略
萜烯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是两种种类非常丰富的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材料、能源、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以可再生糖为原料,通过代谢工程策略,以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这两种化合物,产品附加值高,是当前生物化工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这些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都受一些共性问题的限制,如前体和辅因子供应不足、代谢途径过长、代谢支路干扰和产物毒性强等问题。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
深圳先进院发明化学刻蚀法制备多晶黑磷固氮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团队在二维黑磷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了具有多边界特征的多晶黑磷纳米片,展现出较好的光催化合成氨性能。相关工作"Edge-Rich Black Phosphorus for Photo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多边界黑磷及其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发表于国际期刊The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小型真空紫外光电离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为俊团队在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在线研究气相自由基反应》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科学仪器评论》期刊。绝大多数的分子和自由基来的电离能在10eV左右,位于光的真空紫外波段。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通过分子吸收单个光子能量在其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仪
2020.04.23
科学家开发新电极材料以提高锂电池充电容量
日本的一组研究人员表示,锂电池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许多应用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价格往往过高。横滨国立大学教授Naoaki Yabuuchi领导的这个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极材料,不仅可以使锂电池更便宜,而且可以使寿命更长,能量密度更高。研究结果已于3月25日在《Materials Today》上在线发布。Yabuuchi认为,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改进了电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