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开发L-丝氨酸技术
据悉,由湖北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独立研究完成的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酶促转化生产L-丝氨酸中试成果,在武汉通过了由中科院院士方荣祥等7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L-丝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医药、化工、化妆品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的L-丝氨酸主要依赖进口,是少数几个未能实现国产化的品种之一。为了填补这项空白,八峰药化从2001年起就承
2004.05.17
酶法生产棕榈酸异辛酯首获成功
据报道,北京化工大学采用脂肪酶催化法合成棕榈酸异辛酯项目通过北京市科委的技术鉴定。专家认定该技术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外棕榈酸异辛酯的生产方法全都为化学法,生产能耗大,而且产品颜色较深,反应转化率一般在85%~92%。而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酶法技术则采用棕榈酸和异辛醇在脂肪酶催化下合成棕榈酸异辛酯。这种方法与化学法相比,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
2004.05.17
氯化钛白关键技术开发获进展
中国化工报讯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氯化工艺技术及装备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成为我国发展氯化钛白产业的关键技术。氯化钛白技术是当前世界钛白生产领域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氯化是氯化钛白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沸腾氯化法对原料的理化指标要求苛刻,难以适应我国钛资源钙、镁杂质含量高的特点,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沸
2004.05.14
橡胶助剂加快研发
近年来,橡胶助剂行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注重结构调整,在新型加工型助剂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机硅烷偶联剂:有机硅烷偶联剂能有效将无机基团与有机高分子紧密结合在一起,除有特殊的补强性能、粘合性能外,还能改善胶料的硫化特性。南京曙光化工总厂研发生产的主要牌号是四硫化物KH-845-4(Si-69)和二硫化物SG-Si996(Si-75),2001年形成6
2004.05.13
增加芳烃产量的新技术
我国对二甲苯产量已从1995年76.04万吨、1997年102.92万吨、2000年127.03万吨增加到2001年145.42万吨。预期近年内国内生产对苯二甲酸需要的对二甲苯数量将以年率9%速度增长,2002年国内需求对二甲苯总量约达170万吨。 近年我国开发了芳烃歧化催化剂。上海石化研究院承担的“甲苯与重质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成套技术及催化剂”项目,成功地
2004.05.13
厦门大学富勒烯研究获重大突破
美国《科学》杂志4月30日发表了以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协助下,完全在国内完成的有关新型富勒烯C50Cl10的合成和表征工作的研究成果。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年资助的研究成果,首次明确无误地合成和结构表征了小于C60的富勒烯,取得富勒烯科学的重要突破。 富勒烯是由若干个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组成的笼状
2004.05.12
低气味热稳定塑料防滑剂
英国助剂生产厂Croda化工公司新近正向市场推广其塑料防滑剂新品Incroslip,据介绍,该产品气味小、色泽浅,稳定性高,适用于要求低敏感性的应用,如食品包装、医用塑料、臭氧水瓶等。Incroslip是以植物为原料加工的天然材料,采用Croda公司专有技术,在生产时除去氧化不稳定组分和会增加气味和色泽的母体(前驱物),但不降低防滑性能。据该公司称,Incr
2004.05.11
酚醛树脂以及改性酚醛树脂
酚类和醛类的缩聚产物通称为酚醛树脂,一般常指由苯酚和甲醛经缩聚反应而得的合成树脂,它是最早合成的一类热固性树脂。酚醛树脂虽然是最老的一类热固性树脂,但由于它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以及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尤其具有突出的瞬时耐高温烧蚀性能,而且树脂本身又有广泛改性的余地,所以目前酚醛树脂仍广泛用于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酚
2004.05.10
聚异丁烯的最新下游产品-氢化聚异丁烯
氢化聚异丁烯是聚异丁烯深加工下游产品,在化妆品和汽油高级添加剂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聚异丁烯在171℃、2.39MPa(表压)下通过Pd/C催化氢化,于150℃用氮汽提后,渗滤液通过活性白土,即得无臭氢化聚异丁烯。氢化聚异丁烯纯净、无色、无异味,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并与大多数化妆品原料有很好的相容性,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无致敏性,不会导致对黑头粉刺的副作用
2004.05.10
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业中试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
记者4月29日从重庆市科委高新处获悉,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业中试项目顺利完成技术攻关。项目已打通全部工艺流程,生产出了合格的二甲醚产品,这同时意味着国内第一套中试工业化装置已成功试车。经专家鉴定,该项目在工艺设计、装置制造、触媒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业中试项目是2003年重庆市科委重点支持的科技合作项目。该
2004.05.08
新型阻燃剂3-壬苯基磷酸酯开发成功
西安石油学院日前开发成功3-壬苯基磷酸酯新的合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阻燃增塑剂,该产品已列入西安市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3-壬苯基磷酸酯添加于聚合物中,能够阻止聚合物向火焰提供燃料,减低聚合物的裂解速度延缓聚合物的交联反应,使聚合物有自熄作用,起到阻燃作用;同时因其烷基链较长,与短链烷基苯磷酸酯相比,又有较好的增塑作用。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
增塑剂
2004.04.28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可除噪音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研究出一种被称为“声学晶体”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望根治噪音,该项目最近取得新的进展,受到国际上复合材料领域和噪音污染控制专家的高度关注。据专家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在环氧树脂的基体中,周期性地排列了一些包有橡皮的微小铅球(即微共振单元),它能完全反射某一频段声波。如果在“声学晶体”中引入多种共振单元,甚至可以屏蔽人类可感知的所有噪音
2004.04.28
功能梯度材料正在国外逐步兴起
在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一种新奇的功能梯度材料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采用多元化技术制造的新型材料,其特点是在材料的不同区域会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材料在制造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在两种不同材料的结合部分进行加工,使它们的厚度、方向不断发生改变,最终形成一种介于异质材料和复合
2004.04.27
美研发熔喷纤维级茂金属PP
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利用其新的茂金属催化剂开发出新的PP牌号,适用于熔喷法生产纤维,随后还将推出薄膜级和注塑级牌号。 新牌号6936G1被认为是第一个专用于熔喷法加工的茂金属PP。据埃克森美孚公司介绍6936G1经工业规模熔纺设备试验表明,与传统PP牌号比,6936G1具有极好的加工性,而且生产的纤维柔顺性更好。用其制备的无纺布具有更高的阻隔性,如医用无纺
2004.04.27
新型生物橡胶面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已成功研发出一种生物橡胶(biorubber)。这种可被人体分解的聚合物已被应用在药物投递(drugdelivery)和组织工程(issueengineering)等方面。目前,世界各大研究中心纷纷向该学院咨询,希望能取得这种生物橡胶的样品,以进行更多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外科移植专家Dr.Joseph.P.Vacanti表示,由于此生物
2004.04.26
生物质气制甲醇取得重大进展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成燃料实验室与香港大学合作项目生物质气制甲醇近日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研究出几种活性及选择性均优于合成气制甲醇工业催化剂的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其中有的催化剂粒径达到纳米级。 由于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气体组分中CO2和CO含量较高,H2含量低,H/C严重不足,如果不经过后续的合成气调整过程,就不能按照传统甲醇合成工艺生产甲醇。科研人员针对以上
2004.04.26
Bayer聚合物推出一种固体交联剂
近年来粉状涂料的应用急剧增长。Bayer聚合物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一种基于二乙基丙二酸--封存性异氰酸酯的固体交联剂,使得用它调配的粉状涂料的固化温度明显降低。因此用于温度敏感基材如木料、塑料的涂料就能生产出来了。这种耐溶剂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并经证实主要适合用作耐热基材尤其是金属表面的涂料。同时,固化温度在150°C以下的粉状涂料的利润也在增长。所以粉状涂料
2004.04.23
柏仕德推广新型抗病毒模塑料
瑞典专业化工企业柏仕德公司日前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抗病毒及抗微生物的氨基模塑料,它是该公司3年研发工作的成果,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意大利米兰大学微生物学院医学系分别对该产品进行了检测。证明该产品是世界上第一种经测试证明能在接触中杀灭细菌、酵母菌和真菌,并对阻碍SARS病毒有一定作用,它可广泛应用于多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
2004.04.23
我国稠油开采拥有领先技术
近年来,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攻克一道道稠油开采技术和工艺难关,使油田至今保持稳产状态。专家认为,这些稠油开采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对稳定辽河油田原油产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河油田是地质结构复杂、油藏品类丰富的复式断块油气田,稠油、高凝油藏量尤为丰富,被称为'流不动的油田'。油田中大部分稠油、高凝油的含蜡高达50%,最高凝固点达67摄氏度,
2004.04.22
我国磷酸一铵技术获重大突破 稀酸料浆浓缩法大型装置建成
中国化工报消息 记者4月19日从贵州宏福实业开发公司获悉,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稀酸综合料浆浓缩法'生产磷酸一铵新技术,在该公司的第二套24万吨/年生产线上成功应用,经过72小时考核,设计能力实现达产,标志着我国磷酸一铵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稀酸综合料浆浓缩法'是利用生产磷酸二铵的尾气与合成氨发生反应生成磷酸一铵,再进行浓缩形成固体产品。该技术充分利
200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