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以税治污促绿色发展 2018年至2020年全省共征收环境税9亿多元
日前从江西省税务部门了解到,2020年,江西全省环境税纳税人从2017年(环境税开征前)的8678户增加至17339户,增长99.8%。自2018年1月1日起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后,江西省发挥税收职能和环境税调节作用,鼓励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绿色生产。2018年-2020年,全省共征收环境税9亿多元,其中对大气污染物征税6.5亿多元,对水污染物征税两亿元,对固体废
“可降解”不能含PP、PE!发改委官宣了
国家发改委首次描述“可降解”《公共机构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盒、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塑料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水杯和饮料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等。为了消除公共机构的执行困惑,文件特别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说明,不可降解材料是指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
四川印发35份技术文件 只为破解VOCs污染难题
2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为有效应对日益凸显的臭氧污染,四川近日印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相关标准、规范、指南等35份技术文件,全力推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做好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工作,是应对臭氧污染的关键举措。记者了解到,这35份技术文件包括《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石化及化工行业VOCs物料设备泄露排放管理技术
VOCs
2021.02.24
VOCs防治将成为污染控制舞台的“主角”之一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VOCs防治将成为我国污染控制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将为‘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乃至碳减排贡献重要力量。”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武绍贵在2020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科技大会和技术装备博览会上表示,VOCs治理管控与传统的SO2、NOx有着明显区别,其管控难度更大。国家推出多项利好政策为推动和深化VOCs治理,从“十二五”开始
VOCs
2021.02.24
长江经济带VOCs治理该从何处发力?
基于“三线一单”成果,明确了三大城市群VOCs重点管控行业与要求长江经济带以21%的土地承载了全国30%的石化产业、40%的水泥产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跃居区域大气污染物首位。“三线一单”作为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着力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三线一单”
能源领域危废管理需走向精细化
能源开采、运输及生产中产生的废酸、废碱、重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等均是危废的重要来源。从数据上来看,各地许可建设的危废处理能力和当地的危废总产量基本平衡,但实际处理能力与危废种类存在明显错配,导致缺口较大。另外还有许多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心存侥幸,违法处置或随意倾倒危废,严重损害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强化源头治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类提出管理要求一年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据统计,目前已有广东、江苏等20多个省份发布本地新版“限塑令”,还有广州等城市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禁塑令”。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将逐步减少直至被禁止使用,成为大势所趋
塑料垃圾
2021.02.18
工信部:鼓励支持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示范应用
1月25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王文远在中国合成树脂协会主办、深圳市高分子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生物降解树脂“十四五”规划PBS类树脂视频座谈会》上表示, 目前,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发展步伐较快,初步统计生产企业近百家,产能约6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50%。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加大力度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重点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
从小麦秸秆中开发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泡沫材料
每年全球约产生7.34亿吨小麦秸秆,这是大量价格低廉的废弃物,至今没有明确的用途。最近,科尔多瓦大学的RNM-271化学工程和FQM-383 NANOVAL有机化学研究小组,将这种农业过剩材料赋予了新的用途,以其为基础,制造聚氨酯泡沫。这种塑料材料也被称为橡胶泡沫,通常由石油副产品制造,在工业领域用途非常广泛,在建筑和汽车领域有多种用途,可作为密封剂以及热和
过程工程所实现不锈钢洗涤废酸清洁回收及循环利用工业化


酸洗钝化是不锈钢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但每生产1吨不锈钢约产生20%浓度的废硫酸60公斤,存在环境污染风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酸性络合沉淀新技术,建立完善的不锈钢预洗段废硫酸清洁化处理新工艺,使硫酸再生循环利用率可达90%以上。2019年7月,该研究团队与企业合作,通过升级改造建成10000吨/年废酸清洁化处理示范工程,截至2020年12月,项目已稳
全国碳市场终于来了,能源企业该怎么应对?
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了规定,包括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该《管理办法》将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首先将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印发了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作为推动
碳排放
2021.01.13
气候治理开新局 中国能源转型如何提速?
在上周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首次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气候治理目标,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如何加速转型,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成为热议话题。埃森哲联合世界经济论坛于近期发布的白皮书《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未来——系统价值框架:中国市场分析》给出了答案。白皮书阐明:
“最严限塑令”年底落地 可降解塑料市场巨大
随着年底临近,被誉为“最严限塑令”的落地实施也进入倒计时阶段。多家机构表示,在此背景下,可降解塑料行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截止12月25日收盘,同花顺可降解塑料概念板块上涨1.03%,收报994.32点。政策面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业界誉为“史上最严限塑令”。该文件规定,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
“低温催化氧化法VOCs处理技术”顺利完成现场试验
日前,由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项目“低温催化氧化法VOCs处理技术侧线试验”,在兰州石化公司橡胶厂丁苯车间顺利完成现场试验研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任务书要求。成功的现场试验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定的一步。VOCs是造成大气中PM2.5及臭氧升高的主要污染物质,因而成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处理对象。炼化企业的水处理池、
温州出台化工产业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近日,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发布《加快推进温州市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重点关停搬迁一批城市建成区、城镇人口密集区及各类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化工企业,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取得成效,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行业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阶段性完成化
污染防治
2020.12.14
EOD模式下:环保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今年9月,发改委等多部委再次出台EOD有关政策,但对绝大多数环保人而言,EOD仍只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新物种,但笔者却认为它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环保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与变革。01 关于EOD1.1.背景:四梁八柱迎来环保最好时代,缺钱困境暗藏最坏时代关注政策的朋友应该知道,自十八大以后,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两个
海南开始实施“禁塑令”
《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饮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禁塑’工作是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是保持一流生态环境质量的现实需要。”海南省禁塑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开始,海南率先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
山西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专项督察
11月25日,山西省政府召开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专项督察动员部署会,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任务等进行全面督察,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副省长贺天才出席会议并讲话。此次专项督察从11月下旬启动,12月下旬结束。设立6个督察组,每组负责2个单位,首先进驻太原、吕梁、晋中、长治、晋城、运城6市,之后进驻其余5市
四部门发文!明年起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下文简称《公告》),《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公告》称,生态环境部停止受理和审批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申请;2020年已发放的限制进口类可
固体废物
2020.11.27
以大气治污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等人民政府近日共同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大气治理收官战作出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不仅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要之举,更是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
大气污染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