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品技术
2522
美研究团队发现钙可成为液态金属电池重要原料
10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化学教授唐纳德·萨多维与其学生发明了大容量液态金属电池。现在,他的团队又发现了可使这一技术更加廉价、实用的新的化学成分——钙,为液态金属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开辟了道路。 他们最新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钙——一种丰富而且廉价的化学元素——可以成为三层液态金属电池的重要原料。 萨多维表示,这一发现实属意料之外,因为钙的属
2016.03.24
宁波材料所在利用超临界流体连续挤出发泡和辅助加工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生产和加工方式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发展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有害污染物排放的先进加工技术已成为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超临界二氧化碳连续挤出发泡是以绿色发泡剂和直接挤出加工相结合的发泡技术,在聚合物发泡方面表现出绿色、高效、连续化等优势。同时,超临界二氧化碳又是一种绿色介质,兼具液体的传质和气体的扩散速率
2016.03.21
阿克苏诺贝尔推出UV固化清漆 可降低能耗80%
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Nobel)宣布已研究出一种紫外光(UV)固化清漆技术,能降低传统车身修补漆能耗最高达80%。 据公司介绍,该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其Sikkens(新劲)和Lesonal(莱顺)品牌产品,不需要烘烤设备就能使固化时间缩短为仅仅12分钟,能明显提升施工效率,同时由于相比传统工艺取消了烘烤环节,因此能大幅降低能耗。 新技术还为日
2016.03.18
科学家首次化学全合成抗耐药菌天然产物“甘露霉素”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弓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历时7年攻关,近日首次高效化学全合成抗耐药菌天然产物“甘露霉素”。这项研究工作攻克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糖肽合成难题,为开发有效应对“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药物开辟出新径。介绍该研究成果的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化学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上。 20世纪2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的“
2016.03.17
意轮胎制造商Vittoria推出全新“石墨烯+”橡胶轮胎
在挑选高端自行车轮胎的时候,人们大多只关注轻快耐用。不过,意大利轮胎制造商Vittoria(维多利亚),日前却推出一种全新的“石墨烯+”橡胶轮胎。 石墨烯由单层碳原子所组成,原子间以蜂窝形状连结在一起。因出色的导热/导电性能,其主要被用于电子行业。 当然,它的机械结构也很强,同时非常轻。Vittoria的轮胎,将现有的橡胶与“石墨烯微片”(2-8层原子厚度
2016.03.14
微型固体氧化燃料电池
一项突破性电池技术有望让我们彻底摆脱智能手机每晚一充的时代。 智能手机,电脑和可穿戴设备在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精密小巧,然而尚不成熟的电池技术却一直都是这些科技产品发展的阻碍,这些设备的电池甚至很难维持仅一天的正常使用。 据报道,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研究员们在新型电池开发领域,取得了一次巨大而显著的突破。 他们发明了一款微型固体氧化燃料电池,这款新型电池结合
2016.03.14
中韩合作成功解决高功率LED用光转换透明陶瓷片关键制备技术
固态照明被誉为是继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电光源,相对于白炽灯5%和荧光灯20%的能量转换效率,LED的能量转换效率超过50%,因此LED的耗电量仅为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的2/5,特别是蓝光芯片结合黄光荧光粉合成白光照明是下一代照明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LED主要采用蓝光芯片激发/复合黄光荧光粉合成高质量的白光,然而目前所采用的
2016.03.11
诺兰推出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胶水
美国UV胶水厂商诺兰宣布与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Pixelligent公司合作,推出了高折射率的紫外线UV光学固化胶水NOA170(R.I.1.70)。诺兰所研发的新胶粘剂将使用基于Pixelligent的PixClear高折射率氧化锆纳米晶体技术,以提高其产品的性能。 由于LED芯片通常会被封装在硅树脂里,一方面对二极管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把LED发射出来
2016.03.10
美高校开发出新型正极材料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架构的硅阳极,应用在锂电池中可以使充电过程快16倍。新的设计构建于3D结构的锥形碳纳米管材料之上。可以使电池比原来轻40%,却能携带比原来多60%的电量,将使充电速度快16倍左右。 由于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人们也对之进行大量的研究改善它们的性能。寻找“完美”的电极材料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在商用领域目前的阳极多由石墨碳
2016.03.10
北科大教授开发出高发光率新型光功能材料——氮化碳材料
近年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立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新型光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近期,李立东教授带领的研究组与合作者,在新型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领域再次取得了新的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工作已被该领域的国际顶级著名学术期刊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1.2
2016.03.09
中国科学家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取得突破
近年来,温室效应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了极地冰川融化、恶劣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研发新材料及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碳氢燃料。然而,光催化反应中如何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以及
2016.03.07
新型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技术灵敏度高成本低
北京大学马仁敏研究员和戴伦教授合作,实现了一种新型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技术。 这种新型探测技术的强度探测品质因子比传统的表面等离激元(SPR)探测器高400倍左右。同时成本低,尺寸仅为微米量级,在一根头发丝的端面上即可制备数以千计的探测器。 “该探测器所具有的极高灵敏度、低成本和小体积的特点可能会使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测和环境食品卫生等
2016.03.05
美科学家开发出迄今最轻薄太阳能电池
帽子、窗户、白纸、气球,倘若它们都能发电,那会怎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超轻、超薄的柔性太阳能电池,能附着在许多物体之上。即便是“躺”在一个肥皂泡上也不会让泡泡变形。该材料潜力巨大,对重量较为敏感的应用,如航天器或高空探测气球等有重要价值,有望为太阳能电池应用开创出许多全新领域。 麻省理工学院称,这种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基底和涂层两部分组成,厚度
2016.03.02
借助金属纳米颗粒,“人造变色龙”问世
长久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想模拟出变色龙的皮肤,如今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到了。一款机械人造变色龙能够借助皮肤上的金属纳米颗粒进行颜色变换,颜色范围几乎达可见光谱的所有色调。中山大学教授楚盛和武汉大学教授王国平团队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相关研究。日前,该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ACS纳米》杂志。 自然界的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
2016.02.29
半导体研究所首次制得高质量锑化物纳米线
III-V族半导体纳米线凭借其独特的准一维结构和物理特性在纳米晶体管、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光电探测器等方面有着重要潜在应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三元合金InAsSb纳米线除了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极小的有效质量外,其可调的带隙以及电、光学性能使其成为红外探测器的理想材料。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外来Au催化的气-液-固(VLS)机制制备纳米线,但Au催
2016.02.24
新型薄膜涂层使在隐形眼镜造出微型电路成为可能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基质和涂层新材料。最近,南澳大利亚大学未来工业研究所(FII)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聚合物薄膜涂层,能在隐形眼镜上导电,为造出微型电路带来了可能。研究人员指出,制造这种导电的涂层式水凝胶,对于未来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很有意义。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化学协会杂志《应用材料与界面》上的论文称,他们将导电聚合物PE
2016.02.22
上海药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氨基酸催化不对称合成研究获进展
手性非天然氨基酸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和多功能材料中,作为重要合成砌块在有机合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手性季碳氨基酸因其在药物化学、蛋白结构组学等方面显示出的独特性质而备受化学家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一些高效合成手性非天然氨基酸的方法,如不对称氢化,无法用于构建手性季碳氨基酸类化合物。手性α,α-二芳基取代的氨基酸类化合物由于存在
2016.02.19
我国成功制备立式InSb二维单晶纳米片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建华团队与合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徐洪起等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发表了高质量立式InSb二维单晶纳米片的研究成果。 在III-V族半导体中,InSb化合物具有最窄禁带宽度、最高电子迁移率、最小有效质量和最大g 因子,是制备高速低功耗电子器件、红外光电子器件及进行自旋电子学研究与拓
2016.02.19
中科院物理所发现几何阻挫导致的量子电偶极液态存在证据
阻挫(frustration),或称挫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物理学中的几何阻挫是指,在某些特定几何结构上的物理系统,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竞争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具有大量简并的能态。在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经典的热力学涨落已被完全抑制,而量子涨落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此时,量子力学原理和几何阻挫的结合可以在固体中产生一些
2016.02.16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3-羟基丙酸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3-羟基丙酸,作为美国能源部公布的12种高附加值生物基平台化学品之一,结构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合成多种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利用廉价的生物质原料进行微生物合成3-羟基丙酸是代谢工程领域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大宗化学品团队近日在低成本高效生物合成3-羟基丙酸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来源于嗜热自养型古细菌Chloroflexus aur
2016.01.25

127页,当前第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