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4975
中国带动全球钛白粉增长
全球钛白粉市场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回升迹象,亚洲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中国市场年增长率高达12%~13%,已成为推动全球市场增长的动力,欧洲和北美可望迎来2004~2005年的复苏。据预测, 2004~2 005年全球钛白粉消费量可望增长4%~5%。今年虽一度受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影响,但至6月亚洲市场需求又开始攀升。中国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强劲,目前年消费量约为3
2003.12.30
国内石化企业业绩喜人
在2003年里,受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强劲,以及化工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我国的两大石油石化企业创下了历年少有的佳绩。据近期证券行业的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共有炼油厂123家,其中炼油类上市公司13家,今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上升40%,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35%,利润总额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利润率比上年同期增长63
2003.12.29
投资PTA市场需慎之又慎
随着我国聚酯产能日益扩大,其主要原料—— PTA得到空前发展,拟在建项目突增,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虽然符合我国市场需求,但业内人士指出,从全球考虑,目前 PTA总产能已供过于求,特别是我国生产 PTA的原料严重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 PTA 项目需慎重,切忌进入发展怪圈。 去年底以来,国内投资聚酯领域的项目不断增多。到今年 6月,国内共有 30多条大聚酯
2003.12.29
产能过剩PET装置开工率下跌
由于PET产品的工艺技术比较简单、投资规模偏低(世界级规模投资不到1亿美元),世界各国的PET项目在近几年里不断上马,造成了PET开工率的下降,2003年以后PET产能将出现严重过剩的现象,许多PET生产厂家面临市场利润下降的重大难题。2000年和2001年的平均开工率为80%,2003年全球PET装置平均开工率下跌了6%。从全球需求状况分析,美国和加拿大是
2003.12.29
我国聚碳酸酯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聚碳酸酯消费市场增长极快,去年需求量增长了40%,而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尚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需求基本上依赖进口,因而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聚碳酸酯建材中空板生产线20余条,每年需用聚碳酸酯7万吨左右,预计到2005年将达14万吨。特别是我国的光盘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现有生产线200余条,年需用聚碳酸酯达3万吨,预
2003.12.29
我国工程塑料四大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介绍,今后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由于投资采用新单体合成塑料新品种难度高、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已呈减少趋势,今后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多新品种面市,而是由现有的聚合物和单体经过特种催化剂改变结构,通过合金化、共混、改性等技术制成新品种材料,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使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和低成本
2003.12.26
未来乙烯项目扩建计划
在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不断扩建乙烯厂的情况下,石化业者担心,全球石化业在2004和2005年高峰期后,2007年原料将供过于求,市场将再度陷入衰退。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最近宣布两项乙烯扩建计划,分别增加年产能100万吨和130万吨。两项工程预计在2006和2007年完工。届时,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乙烯年产能将达到600万吨,成为仅次于道化学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全球
2003.12.26
化工行业反倾销中日渐成熟起来
今年化工上市公司在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中初尝到了甜头,并且日渐成熟起来。尤其是烟台万华在MDI的反倾销过程中恰到好处的用反倾销的武器,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利也维护了大多数下游客户的利益,是成熟的企业行为。国内企业如何规避与应对境外反倾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反倾销手段也开始为国内上市公司所熟悉及运用,对外反倾销取胜而扬眉吐气。化工业反倾销初尝甜头国内产品被人家反倾
2003.12.26
浙江工业向上游延伸拉长产业链
做鞋底起家的浙江华峰集团,眼下正忙于总投资3亿元的聚氨酯中间体一期工程试车投产的准备,计划在春节前正式投产。华峰集团在1994年前仅是一家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塑料制品厂,后转产聚氨酯鞋底,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今年这家集团把目标定位在聚氨脂中间体生产,向产业链上游跨了一大步。目前这家集团生产的聚氨酯鞋底原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半壁江山,制革用树脂也占有近三
2003.12.25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高水平规划建设
广东省和惠州市政府在多次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惠州大亚湾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石油化学工业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据了解,惠州大亚湾石化区规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带动作用,注重综合规模、物流集聚、节能环保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和原料互供,立足于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企业和技术,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
2003.12.25
大亚湾石化区将成国内行业亮点
大亚湾石化区规划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将成为我国石化行业的一个亮点。昨日,参加2003·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报告会的领导、专家在大亚湾石化区参观考察时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作为此次报告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亚湾石化区推介会引起了与会领导、专家的极大兴趣。在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题为《惠州大亚湾向世界级化工基地迈进》的主题发言中,与会领导、
2003.12.24
台湾聚酯产业不断升温
台湾省聚酯业今年全面升温,不仅开工率提高,而且价格攀升。岛内聚酯业人士指出,受大陆聚酯业开工率拉高影响,加上各聚酯厂生产原料库存偏低、对原料需求稳定,乙二醇(EG)及纯对苯二甲酸(PTA)从底部强力反弹后,近日报价维持在高档震荡。其中EG现货成交价650~670美元/吨,PTA现货成交价540~560美元/吨。业内专家分析,今年一、二季度SARS疫情严重时国
2003.12.24
亚太地区油墨工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
AFTA会议以后,随着更多新产品的面世,以及进口关税的降低,现在东南亚市场竞争更激烈,具体反映在中国和韩国。激烈的竞争是由于油墨的降价引起的。在日本、中国、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竞争对手增多,而市场份额的增长却很少。整个油墨工业面临着相当激烈的竞争,甚至还要面对原料价格的上升问题。传统的溶剂型油墨价格降低很多,而在亚太地区系统阐述环保产品则会使大家很感兴趣。
2003.12.24
中国裂解装置工程不受限电影响
今年冬天中国的电力短缺问题预计会加剧,但这不会影响中外合作的裂解装置工程的建设。据悉,政府对一些城市(包括上海)的用电进行限制,并要求小厂停产。电力问题在沿海城市尤其严重。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总裁Bernd Blumenberg说装置的电力供应受到市政府的保障。虽然电力短缺,但南京的生产很正常。Blumenberg 也透露了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60万吨/年的
2003.12.23
上周亚洲丁二烯交易清淡
东北亚:上周该地区丁二烯现货市场交投似乎已经有所抬头,将有更多欧洲套利船货将于12月末和1月中旬前往亚洲市场。其中一批7000吨12月末交付欧洲现货套利船货交易价为650美圆/吨(CFR中国主港/台湾)。另一批3000吨1月上半月抵欧洲套利船货交易价为653美圆/吨(CFR中国南通)。目前,另外一批5000吨将于1月末/2月初抵达欧洲套利船货交易价正在谈判之
2003.12.23
精细磷化工五个有前途的领域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磷酸盐将在五个领域有较快发展:(1)阻燃剂。塑料是阻燃剂的最大用户。2002年全国塑料制品产量14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且每年增速达15%。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制品消费国,今后需求还会大幅度增加,预计至少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目前世界阻燃剂年用量为120万吨,在塑料助剂中排第二位,且每年以6%~7%的速度增加。美国是阻燃剂最大
2003.12.22
有机颜料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有机颜料是伴随着有机染料技术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相对独立的有机着色物质,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等领域。有机颜料又与染料不同,不溶于水和使用介质,是以高度分散微粒状态使被着色物质着色,其应用性能不仅取决于化学结构,而且与有机颜料粒径的大小、分布、粒子表面的物理大辩论态、极佳、晶型以及比表面积等性质密切相关。随着技术进步,对高档有机颜料
2003.12.22
2004年印度将面临聚合物的严重短缺
5月5日,Yezper咨询公司总裁ZerxesF.Lashkari在国际石化会议上指出,到2004年印度将面临聚合物的严重短缺,缺口高达22万吨。他表示,印度不仅天然气短缺,还缺乏苯酚、ACN和丙烯酸衍生物、SBR和EPDM、多元醇和MDI(不在印度生产)、阿尔法烯烃和LAD。现在印度聚合物消费为2.91kg/人,到2004-200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0.
2003.12.22
江门将诞生亚洲最大纤维素醚生产基地
美国赫克力士公司并购广东江门量子高科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协议日前正式签署,由美国赫克力士公司投资,年产万吨高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扩产项目也将随之启动,江门市将诞生亚洲最大的纤维素醚生产基地。新成立的赫克力士(江门)纤维素醚有限公司年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将达15000吨以上,产量居世界前列。该公司的成立将增加美国赫克力士公司纤维素醚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
2003.12.19
中国成为最大电解锰国
日前,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谭柱中在重庆召开的国际电解锰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说,中国电解锰产业发展40多年来,电解锰产量、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量迅速增长,目前这三项指标均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谭柱中说,47年前,中国在上海建设了第一个500吨级的电解锰车间,到今年底,中国电解锰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5万吨,国内消费量预计超
2003.12.19

249页,当前第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