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替代硅的神奇材料
从最初的原始台式计算机到袖珍型超级计算机(我们称为智能手机),电子计算的稳步发展已证明了硅卓越的价值,而它的发展已超过70年。如果我们恰到好处地配制硅,将其成型为晶体管,它既可以作为导体,也可以作为绝缘体,这取决于您所要经过的电荷,这是整个数字革命的基础,包括互联网以及从TikTok到互联网的一切都是基于其实现的。但是硅的劣势正在凸显。微芯片的计算能力每两年
提出表面硫酸根修饰促进光催化多元醇制合成气新方法


近日,我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王峰研究员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王敏特聘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光催化生物质多元醇制备H2和C1产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表面硫酸根修饰的CdS催化剂([SO4]/CdS),实现了室温可见光下将生物质多元醇转化为合成气。从生物质制备合成气主要通过高温(400至700°C)气化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因此,采用光催化
省计量院《18 MHz高频超声功率测量与校准仪器》通过验收
近日,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组织对我院科技项目《18 MHz高频超声功率测量与校准仪器》进行了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江门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组成的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科技项目的验收,并认为该项目
新工艺使“可生物降解”塑料更容易分解
可生物降解塑料一直被认为可帮助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但今天大多数“可堆肥”塑料袋主要由聚乳酸(PLA)制成,在堆肥过程中并没有分解,还会污染其他可回收塑料。不过,发表在21日的《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称,美国科学家们发明一种新工艺:仅用热量和水,就可让这些可堆肥的塑料更容易分解。此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徐婷及其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可降解有毒的有机
可生物降解塑料
2021.04.26
福建物构所等发现具有非公度调制结构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


深紫外激光由于波长短、可进行更高精度加工的优点,在半导体光刻、激光光电子能谱仪和激光切割等高精尖技术领域具有应用前景。18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了同时包含孤立硼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硼镁矾矿石,而含有B-O-S键的硼硫酸盐直到2012年才被首次报道,作为一类新颖的无机化合物,硼硫酸盐的非线性光学性能鲜有研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新能源突破的关键!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钠离子电池正极新材料
据南京大学官方消息,该校现代工学院郭少华/周豪慎团队与王鹏团队合作,将材料学领域的“钉扎效应”引入电池技术,在防止钠离子电池正极结构失效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必然对大规模储能系统有极高的需求,钠离子电池被广泛视为满足这一需求的“潜力股”,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脱钠状态下,电池正极层状氧化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重排,会
钠离子电池
2021.04.12
州计量院新建的“烟气采样器检定装置”取得考核证书
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 水蒸汽、二氧化硫 、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烟尘对空气的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风、大气稳定度、湍流等与大气污染状况关系密切,此外光化学、生物化学对烟气的污染亦有一定影响。近日,苏州市计量
烟气采样器
2021.04.09
研究发现内共生氮化锂/纤维素层可延长锂金属负极循环寿命


锂金属具有理论容量密度高(3860 mAh/g)、电化学电势低(-3.040 V vs. SHE)等特点,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然而锂金属活性高,容易与传统电解质发生不可控的副反应,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较差:一方面,循环过程中SEI的反复破裂会加速死锂的形成和不可逆的活性锂/电解质损失;另一方面,溶剂诱导形成的SEI机械性能
苏州纳米所在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研究中取得进展


气凝胶纤维是通过溶胶-凝胶纺丝和特种干燥技术直接获得的一种超轻多孔的新型高性能纤维,是气凝胶结构在纤维材料中的完美体现。气凝胶纤维因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下一代保暖纤维,有望颠覆羽绒,替代超细纤维,在纺织、环境、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虽然已有气凝胶纤维问世,但是与种类繁多的块体气凝胶相比,气凝胶纤维的种类屈
青岛能源所实现高效电催化还原CO2生产CO


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驱动电催化CO2生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一氧化碳、乙醇等燃料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提高产物选择性、降低催化电位、增大催化反应电流密度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已取得系列进展,但是CO2电催化还原
深圳先进院等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研究员袁曙光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学研究所合作,利用真实细胞膜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血清素受体5-HT3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三维精细结构,并通过生物计算系统阐述其信号转导的分子原理。相关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 opening of the homopentameric 5-HT3A se
昆明植物所研发出鹅膏环肽毒素剧毒蘑菇快速检测试剂盒


云南省的野生食用菌种类及产量位居全国之首,食用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毒蘑菇的毒理机制各异,但含有鹅膏环肽毒素的蘑菇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蘑菇中毒死亡的案例中,80%-90%为含鹅膏环肽毒素的剧毒蘑菇所致。该毒素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酸碱和盐,常规的烹饪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降低此类蘑菇的中毒事件可以有效管控致死性蘑菇中毒。有毒与可食蘑菇往往
中国高温测井技术炼就“火眼金睛” 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19日对外宣布,由中国自主研发的235摄氏度、175兆帕超高温满贯测井系统(下称“ESCOOL系统”)在渤海钻井作业中创造了5572米井深和193摄氏度井温的作业记录,其成像质量达到国际主流设备水平,标志着中国超高温满贯测井技术正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介绍,测井有“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的美誉,通过
超高温满贯测井系统
2021.02.23
包头稀土研究院纳米级稀土镁锆细化剂取得突破
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制的纳米级稀土镁锆细化剂已进入100 kg/次中试制备阶段,中试产品经应用测试评价已优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我国禁售的镁锆细化剂产品,产品已具备进口替代能力,且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镁合金的晶粒尺寸控制技术是对镁合金材料性能调控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技术方法之一,锆元素和稀土元素均为镁合金的有效细化元素。目前工业普遍采用镁锆中间合金作为晶粒细化
细化剂
2021.02.22
青岛能源所提出实用型锂金属电池失效新机制及优化新思路


在续航里程焦虑的不断刺激下,液态锂金属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成为关注热点,但锂金属负极的严重失效制约了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发展。目前,学界对锂金属负极失效和保护的机理认知尚存争议。传统观点认为,锂枝晶的生长是金属锂负极失效的主要原因。然而,实际上,尽管文献中报道了无枝晶生长的金属锂负极,但采用高面容量正极(≥ 2 mAh cm-2)和超薄锂负极(如50 μm)的
锂金属电池
2021.02.18
锂电池技术引来突破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
黑石资源公司一直以来都通过其德国子公司Blackstone Technology GmbH对电池技术进行投资,近日其3D打印锂离子固态电池迎来巨大突破,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多的充电循环次数。据悉3D打印技术为液体电解质电池的设计带来极大的优势,能够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并且将不存储能量的铜、铝材料重量减少10%。黑石资源公司已经为这项技术进行了测
大连化物所“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成果鉴定
1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研究员关亚风、耿旭辉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
又一个黑科技!科学家开发出可调节特性的聚酯材料
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团队研究人员,成功设计“微调”了一种新型的热塑性生物材料,以使其在人体中的降解速率及其机械性能能够独立控制,这种材料是一种聚酯,可用于软组织修复或柔性生物电子学。成功复制生物组织必需的弹性和强度,但又能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物降解的材料,很难进行工程设计。这是因为用于产生材料机械性能的化学物质通常还会控制其降解速率。该团队
聚酯
2021.01.29
科学家开发出具有可调节特性的热塑性生物材料
研究人员成功地“微调”了一种新型的热塑性生物材料,以使其在人体中的降解速率及其机械性能能够独立控制。这种材料是一种聚酯,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团队设计的,用于软组织修复或柔性生物电子学。成功复制生物组织必需的弹性和强度,但又能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物降解的材料,很难进行工程设计。这是因为用于产生材料机械性能的化学物质通常还会控制其降解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