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层次改革已在酝酿 铅锌铜钨资源税下月上调
从煤炭开始的新一轮资源税调整又有新动作。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日前联合决定,自8月1日起,调整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两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称,根据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经营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自2007年8月1日起,对三种矿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进行调整。十几年
2007.07.18
印对我扑热息痛再征反倾销税 价低量大无人抗辩
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获悉,中国扑热息痛最大出口国印度的反倾销调查机构印度商工部已于日前披露了对中国扑热息痛反倾销的日落复审(期满终审)结果,裁定中国扑热息痛构成倾销,将继续对其征收反倾销税,征收额度为3.26美元/公斤(按结构价格计算)。近十年来,中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中的大宗品种扑热息痛一直处于反倾销阴影中,而何日结束这一被动局面目
2007.07.16
政府数次调整出口税率 对中国金属市场影响重大
政府数次调整出口商品税率,对中国金属市场影响重大,但不排除中国金属产品出口在新的关税基础上能重新有利可图和再次反弹的可能性。据7月11日有关报道,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局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出口增长过快,外贸依存度过高。并由此引发了国内低端加工制造业的过度膨胀、污染排放过多、能耗水平过高、贸易顺差
2007.07.12
澳对我2,4-二氯苯氧基乙酸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7年7月9日,应Nufarm Limited的申请,澳大利亚海关对原产于中国的2,4-二氯苯氧基乙酸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29189000和38083000。2002年4月2日,澳大利亚对原产于中国的2,4-二氯苯氧基乙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3年3月24日,澳大利亚对此案作出肯定性终裁。
2007.07.11
印将对自中国进口的橡胶化工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近日发布通知,称该局收到国内产业的申请,提请对进口自中国的橡胶化工品(MBT,CBS,TDQ,PVI, TMT,PA-13)发起反倾销调查;该局拟准备发起调查。
2007.07.06
我国商务部最终裁定认为环氧氯丙烷存在倾销
中国商务部2发布公告认定原产于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环氧氯丙烷存在倾销,并决定自即日起对该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公告说,中国环氧氯丙烷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自2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终裁公告确定的各公司征收反倾销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反倾销税,反倾销税征收范围为0%至71.5%。根
2007.07.06
高毒农药禁用 农药企业面临挑战及应对方略
我国农作物病虫草灾害常年发生面积为60亿亩左右,经大力防治后每年仍损失粮食1600万吨,全国每年需要80多万吨化学农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大国,全国有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生产约250种农药原药,现有农药制剂800余种,2005年我国农药总产量达100.9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研发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所占比例较低,杀虫
2007.06.28
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经过十年磨砺日臻完善
“目前,在与多哈回合规则谈判同时进行的关于反倾销问卷专家组讨论中,其将中国问卷作为几个典型问卷之一,与美、欧等反倾销问卷一同比较、分析。”6月25日,由商务部在京召开的为期一天半的“中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孙振宇透露了上述信息,并认为这表明我国反倾销调查在制度建设上已得到WTO成员的充分肯定。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出席
2007.06.27
国际反倾销案下降 我国仍是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今天在“中国反倾销实践十周年研讨会”上表示,2002年以来,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连年下降,这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措施的重要趋势之一,我国仍然是国际反倾销措施针对的主要目标。根据WTO统计,自1995年以来,共有40多个成员发起过反倾销调查,立案总数超过3000件,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超过2000件。孙振宇介绍说,2001年以前全球反倾
2007.06.26
欧盟结束对台湾和马来西亚聚酯纤维反倾销关税
6个月前,欧盟对从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进口的聚酯纤维征用了关税,这样可以保护欧盟的生产商避免廉价进口的冲击。这种关税的征用是未来削减来自于台湾和马来西亚的聚酯纤维在12亿欧元的欧洲市场上的倾销。欧盟对从中国台湾进口的聚酯纤维征用了高达29.5%的反倾销关税,对从马来西亚进口的聚酯纤维征用了23%的反倾销关税。然而,欧盟不得不结束对进口聚酯纤维征用的反倾销关税,
2007.06.25
欧盟能源委员呼吁OPEC取消对原油产出的限制
欧盟能源委员Andris Piebalgs周四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取消对原油产出的限制。Andris Piebalgs在维也纳出席第四次OPEC-欧盟能源对话时表示:“我们并非一定要OPEC增加原油产出,我们所呼吁的是OPEC取消对原油产出的限制。OPEC应该允许其成员国自由决定产出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他还表示,现阶段的原油价格波动性有所下降,
2007.06.22
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日前通过评审。《规划》描绘了广西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蓝图,在10~20年的时间内,广西将以在沿海地区建设炼化一体化的国家级石化基地为核心,打造国际化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广西拥有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拥有钦州、北海等建设中的10~30万吨级港口码头,可供发展临港指向的大型重化工业产业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与自治区政府协
2007.06.21
我国出口退税新政将至 "两高一资"震级最大
记者19日从财政部获悉,我国将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此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据了解,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
2007.06.20
商务部:我国首次对印度医药企业开征反倾销税
国家商务部于近日最终裁定,原产于印度的磺胺甲口恶唑存在倾销,中国的该产业因此遭受了实质损害。从6月16日起,我国将对印度2家生产磺胺甲口恶唑的企业征收10.1%的反倾销税,其他印度公司则征税37.7%。 在经历了一年的反倾销调查后,国家商务部于近日最终裁定,原产于印度的磺胺甲口恶唑存在倾销,中国的该产业因此遭受了实质损害。从6月16日起,我国将对印度2家生产
2007.06.18
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将出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任副主任东明上周六表示,我国将出台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刚刚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一项原则确定下来。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等非石化能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未来15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是到
2007.06.18
出口退税:"两高一资"化工行业应提前准备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出口退税率的大调整已经进入倒计时。 6月8日,商务部财务司一名官员向记者确认,“国家各个部委确实一直在研究这份全面出口退税调整方案,但还没有最后确定”。至于具体调整时间,记者了解到有可能在7月初。 根据这个初步方案,此次下调的出口退税名单中,除了之前屡次下调的有色金属、矿物燃料、钢铁、陶瓷、纸、皮革、化工等“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
2007.06.1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节约资源系列标准将出台
“可以预见,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的工业部门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仍将占42%,能耗强度高的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还将占更大的比重。”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科博会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资源节约和利用的标准化工作,并将推出一系列相关标准。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孙晓康说,我国现有
2007.06.12
国务院:中国将停止在建粮食乙醇燃料项目
继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后,国务院6月7日召开的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上传出消息称,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分析称,该消息将对部分燃料乙醇上市公司形成利空。此前,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
2007.06.12
印度对原产于中国双氯芬酸钠提起反倾销调查
2007年6月4日印度商工部发出公告,对来自中国的双氯芬酸钠提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06年1-12月。申请人为印度的四家生产双氯芬酸钠的企业,即:kairav Chemicals,Amoli Organics, Aarti Drugs, Meditech Chemical。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将组织企业应诉,请涉案企业尽快与医保商会信息法律部联系。印
2007.06.11
国家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为进口然气价降温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宣布,对2007年《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再次进行调整,取消天然气等商品共计32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这意味着商务部将对天然气进口从严监管。点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对申请一律予以批准签发的进口管理制度。没有限制条件,任何企业都可办理,商务部主要统计进出口业务量。近年来,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进
200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