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常见微生物培养中的污染因素与预防方法
2025.04.02   点击81次

微生物培养是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然而,在进行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污染因素,这些污染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或者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因素与预防方法。

一、风速与风向

培养箱内的风速和风向对于保持温度的均一性以及避免污染都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适当的风速和风向可以帮助培养箱内的温度保持均一,有利于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然而,当风速过大时,可能会导致培养基干裂,从而影响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药典要求培养皿倒置培养,这是因为经过多次验证发现,当培养箱运行时的风向与培养皿盖的朝向不一致时,容易引入空气中的灰尘、杂菌等,从而污染培养物。因此,在使用培养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速和风向的控制,并尽量与培养皿盖的朝向一致。

二、培养皿的密闭性

培养皿由平底和盖组成,一些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皿直径为90mm,采用顶盖封装。然而,由于不同厂家制造的培养皿的成型工艺和参数不同,平底和盖之间的间隙也存在差异。这些间隙虽然能够满足需氧型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但也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

三、培养箱内的湿度

微生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微生物细胞内水分活度进而影响其新陈代谢来实现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细菌最为敏感,酵母和霉菌次之。降低湿度会使微生物的水分活度降低,从而减慢其生长速度。

因此,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培养箱内湿度的来源主要有培养基的水分散失、湿度自动调控系统以及培养箱所在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培养箱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培养物溢洒

培养物溢洒是指含有生物危险物质的液体或固体物质意外与包装材料分离的过程。一旦发生生物危害物品的溢出,尤其是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物的溢出时,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引起培养箱的污染。

为了预防交叉污染,当发生培养物溢洒时,需要及时清理和消毒培养箱。

五、自然环境污染

培养箱需要放置在洁净、干燥、通风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如果环境中空气洁净度不够高,容易滋生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并通过平底和盖之间的间隙污染培养基,从而影响培养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使用培养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放置环境的卫生和通风状况,尽量避免自然环境的污染。

六、其他

1、空气

空气是微生物及尘埃颗粒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流动性大,如果培养操作场地于外界隔离不严格或消毒不充分,外界不洁空气很容易进入造成污染。因此,培养设施不能设在通风场所。无菌操作应在净化台内进行,工作时要带口罩,以免因讲话、咳嗽等使外界污染进入操作面,造成污染。

2、器材

各种培养器皿、器械消毒不彻底和洗刷不干净导致污染,另外需要对培养箱进行定期消毒,防止形成污染。

3、操作

实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技术不熟练,使用污染的器皿或封瓶不严等,都可以造成污染。培养两种细胞以上时,操作不规范,交叉使用吸管或培养液、瓶等有可能导致细胞交叉污染。

4、血清

有些血清在生产时就已经被支原体或病毒等污染,变成了污染。

5、组织样本

原代培养的污染多数来源于组织样本;取材时碘酒消毒后脱碘不彻底,可造成碘混入组织,细胞或培养液中,影响细胞细胞生长。

本文来自:网络
相关资料
相关标准:
相关产品
二氧化碳培养箱
关注(2328)
生化培养箱
关注(2256)
霉菌培养箱
关注(2109)
康宁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关注(2195)
便携式培养箱
关注(1137)
WHB-35细胞培养皿
关注(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