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遥相呼应,国内燃料油期货价格也迅速跟涨。从5月下旬开始,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连续5个月一路上扬,并一度突破每吨2900元。
作为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去年,我国就为高油价付出了代价。今年年初以来,油价从每桶40美元左右上升到现在的每桶60美元以上,涨幅接近60%。据悉,油价每桶上涨1美元,中国GDP将损失0.06%。
油价飙升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逐渐显现。如何应对严峻挑战?专家指出,要尽快构筑石油期货的“防火墙”。
我国现行的石油市场机制
要了解燃料油期货的功能,首先要了解我国现行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专家指出,从形式上看,我国的石油价格制度已与国际接轨,但在形成机制上并未完全遵循市场规律。
第一,国内油价的被动性和滞后性。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是国家根据国际价格调整国内油价,形式上使国内外的石油企业同台竞争,但实际上是被动跟随国际油价态势,未充分考虑国内成本与供求关系,时间上的滞后性造成了国内市场的反应迟钝。
第二,我国的石油市场价格机制过于透明,为国际炒家的炒作提供了便利。目前,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是由纽约、伦敦两大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引导的,在我国没有石油期货交易的情况下,这种机制是非常透明的。这无疑为市场炒作提供了便利。
第三,购买方式的缺陷。当前的现货远期合同交易方式,约定以交货前后一段时间里国际上普氏公开市场收盘价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双方结算价格。国际油商往往在交货前后通过做市场炒高油价,导致国内石油进口商在国际市场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这三点不足,追根到底是没有国际油价的话语权,而没有完善的强势石油期货,是丧失定价权的主要缘由。
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石油期货,就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
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美国的石油市场。美国是现今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其年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5%以上。在今年高油价的连续冲击下,美国经济却为何几乎“无动于衷”?
答案主要是石油期货。经过两次石油危机打击之后,美国建立起了发达的石油期货市场。这也成为美国管理石油市场价格风险、利用市场无形之手应对油价变动的“利器”。正是依靠发达的期货市场,美国逐步获得了原本握于欧佩克手中的石油定价主导权。目前,美国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布伦特原油(BRENT)的期价并称为全球两大原油价格基准。
计划控制之弊,正是市场调节之长。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相信市场的力量,就要建立健全期货市场。
有人说,目前在我国也有一堵应对高油价的“防火墙”,但这是人为的“防火墙”。国家通过这堵“墙”,阻挡来势汹汹的国际油市波涛。这个“防火墙”效果如何?在今年油价高位震荡的情形下表现得最明显。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近70%,而同期我国国内原油价格上涨了50%,而成品油价格仅上涨了15%左右。
事实表明:国内国际油市同势不同步,会引发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专家指出,随着我国逐步放开国内石油市场,这个“防火墙”届时不能缓解油价波动的直接冲击。因此,发达国家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做法值得借鉴。
石油期货解高油价之困
我国石油期货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上海燃料油期货的平稳运行,其意义或许不仅只是开创一条通道,还意味着一种彻变。上海燃料油期货推出一年多来,运行良好,“上海价格”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国际燃料油价格的“中国因素”开始显现。
在油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种石油进口量大,且本币与美元直接挂钩的国家,高油价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明显。上海燃料油期货的上市,就为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这样的避险工具。
另一个是远景意义:以燃料油为突破口,进行石油产品期货交易的探索,对于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参与石油产品国际市场定价体系、改变不利于中国的国际石油贸易规则、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相关行业企业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等,意义非同小可。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期货市场,通过其价格信号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市场的供求状况,为我国建立起科学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和流通体制,在国际市场上争得话语权和定价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