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烟气脱硝核心技术"OII-SCR",3日正式通过江苏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此举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首个烟气脱硝核心工程技术,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技术能否治愈"无心之痛"?
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金保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大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即脱硝工程)基本是采用全套进口或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方法建设,这些装置建成投产的效果比较好。但同时又都存在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不适应国内习惯等问题,采用技术引进也存在需要支付高额的技术使用费,在工期、技术方面都受制于人等问题。缺乏自己大型火电机组烟气脱硝的核心技术,没有成熟的自主SCR工艺包成为我国大面积实施烟气脱硝的"无心之痛"。
他说,企业介入是中国技术创新走向市场化的主体,研发"OII-SCR"技术的苏源环保公司从工业实施入手,借鉴国外成果后取得了工业化突破。苏源"OII-SCR"采用精确优化、个性化、集成化"OII"技术,自主研发出大型火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并应用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掌握了大型火电机组烟气脱硝核心技术。
今天上午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江苏省经贸委及全国四所高校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太仓电厂2×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脱硝项目以国际先进的SCR工艺为基点,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实施平台化开发。技术起点高、实施手段先进,整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格,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OII-SCR"技术市场价格为150元/千瓦,是目前市场均价的三分之二。然而这项技术也并非十全十美。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主要技术难点是,催化剂的自主研发与工业应用研究还没有完成。而催化剂的成本占脱硝工程总成本的20%-40%,如果能实现催化剂国产化,将使该技术的竞争力迈上更高台阶。"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1100亿的诱人"蛋糕"
华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宝德告诉记者,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化。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为我国烟气脱硫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2005年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透露,国家将继续支持一批烟气脱硫关键技术与设备本地化示范项目,提高烟气脱硫项目工艺技术与设备本地化率和装备水平。
在政策支持下,电站环保业务越来越受到电力公司的欢迎,并将成为主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据统计,根据有关要求,到2010年我国需要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火力发电机组约180台,装机容量为4400万千瓦。若按安装脱硫设备的投资约占电厂总投资的10%来测算,100万千瓦机组所需湿式脱硫装置投资额约为75亿元,据此到2010年的几年间我国电厂烟气脱硫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00亿元以上。仅江苏市场容量就达到1270亿元。近年来,国内迅速成长起凯迪电力、龙源科技、苏源环保等多家电力环保企业。
烟气脱硝是继烟气脱硫之后国家控制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又一个重点领域。2004年7月,我国公布并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升级"后的强制性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成为控制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和控制酸雨污染的推动力。
从去年底的"环保风暴"到今年初的《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从国家不断下达扶持政策鼓励电力环保到大手笔的拨款资助,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对电力环保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而烟气脱硝产业正在此背景下进入发展快车道。
王宝德估算,截至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4.4亿千瓦,其中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25亿千瓦。至2010年全国电力行业约需新建改建于烟气脱硝(SCR)机组总容量可达上亿千瓦,脱硝领域正在迅速形成一个总量达到110亿元的大市场。
脱硝市场竞争加剧
专家介绍,电站烟气脱硝环保设备主要是用于处理氮氧化物,主要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构成。一氧化氮原本无毒无害,当发生反应转化成为二氧化氮后,对环境就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由于国内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火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所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造成我国大量国土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2003年,由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就超过1700万吨,每年损失超过1100多亿元。
目前,脱硝市场上另一个实力强劲者是东方电气集团。该公司今年初获得广州恒运电厂(D)厂2×30万千瓦电站机组烟气脱硝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大型火电机组烟气脱硝工程项目的制造商。该公司引进了德国鲁奇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成为国内电站锅炉制造企业首家进入烟气脱硫环保领域的设备制造商。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催化剂国产化,将脱硝价格降至200元/千瓦至300元/千瓦,目前是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此外,龙源环保、上海锅炉厂等实力雄厚的企业也纷纷引进国外技术加入脱硝市场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