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国际高油价为何尚未引发危机
2005.03.22   点击295次

上年纪的西方人可能对70年代石油危机记忆犹新。那时的中国尚未脱离封闭状态,人均能源消费微不足道。当下油价再度高涨,中国经济增长既是原因之一,更难免受其影响,由此引出一系列值得思索的问题:上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如何进行产业调整?战略石油储备能否发挥作用?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竞争力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促使中国政府为减小进口石油的代价而调整人民币汇率,或至少放弃盯住美元政策?

国际能源机构(IEA)上周警告说,高油价可能会持续下去,并呼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广替代能源资源。这种警告明显带有上世纪70年代的味道。

上周,以美元计算的石油价格创下新高,超过每桶54美元。国际能源机构认为,这不仅反映了投机性交易活动和对中东局势稳定的担忧,更反映了根本的供求平衡态势。国际能源机构总部位于巴黎,是石油进口国的能源市场监控机构。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一直在推动全球石油需求上升,但由于石油产能和炼制能力有限,石油市场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和价格飙升的冲击。

但与上世纪70年代的经历相反,如今每桶50美元的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冲击相当有限。去年的油价上涨确实削弱了经济增长态势,但经济仍保持相当健康的扩张势头。虽然去年整体通胀率上升,但核心通胀压力以及至关紧要的通胀预期依旧得到控制。各金融市场看来并不担心能源价格会导致通胀加剧。“在过去几个月中,有关石油的恐惧因素减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瑞占(Raghuram Rajan)表示。“去年人们更为忧虑,担心石油问题会遏制全球经济增长势头。但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经通胀调整后,当前油价仅处于上世纪70年代峰值的一半水平。各工业经济体曾采取种种努力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籍此增强了抵御油价暴涨冲击的能力。但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全球各主要央行在反通胀方面的可信度提高了。去年的经历已令人们愈发相信,不能以上世纪70年代为借鉴,来预测2005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美国,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去年对经济扩张力度的担心已经消退。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和日本的景气循环扩张较弱,使它们更不堪承受油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这些经济体非常吃力地推动着由内需带动的增长,但在解释这些经济体疲弱表现时,几乎没有哪个经济学家认为,石油带来的冲击是最重要的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即将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草案显示,该组织预测2005年和2006年全球经济将呈健康增长态势,增长率达4.3%左右,较去年5.1%的增长率有所减缓。这种减速部分是因为石油价格带来的冲击,但也反映出全球经济扩张势头日趋成熟。另外,IMF还对其预测做了“压力测试”,假设今年石油价格升至每桶80美元,2006年跌至50美元,然后在2009年下滑至34美元左右。结论是,即便油价上涨至80美元,也不会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灾难性影响。

根据IMF判断,在假设的情形下,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减去0.5个百分点(该组织预测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3.7%),对后一年的增长影响甚微。对市场信心造成的影响较难断定,但过去的经验表明,那最多会使经济增幅再减少1个百分点。2005年消费价格通涨将增加1.3个百分点。“很难想象,美国会因可能的油价影响而被打回衰退状态。现在的问题是,经济扩张将有多快,货币政策方面会有多大反应,”瑞占先生说。

即使在日本和欧元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且美元走弱也意味着,当油价达到80美元时,这些地区所受的冲击不会比美国大很多。然而,预计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较弱,预计今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0.8%。而欧元区为1.6%。

对于全球最大一些经济体受油价的影响,IMF的看法相当乐观,这是建立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即各央行将采取行动来防止通胀预期上升。央行官员们最终击败了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通货膨胀,随后一直将通胀维持在较低水平,他们也由此建立了可信度。有更多央行已摆脱了政府的控制,并明确表示,维持稳定的低通胀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公众确信通胀不会立即上升,这种信心令油价上涨影响带来的痛苦大大减轻。虽然油价上涨已减少了企业利润,并压缩了家庭预算,但似乎对通胀预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也没怎么影响工资要求。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希望维持来之不易的信誉,这意味着它们将会密切关注通胀预期的任何上升,但主要不是看整体通胀数字(它们显示了油价上涨的直接影响),而是看油价上涨对物价和工资造成的“第二轮”间接影响。

对于美国来说,这点尤其需要着重考虑。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且闲置的工业产能正在耗尽,劳动力市场日趋紧张。这一产出缺口,加之生产率增长强劲,且企业利润率异常高,这些都意味着,去年美联储的决策者们更关心油价对经济增长、而不是对通胀的影响。有人认为,油价仅会对消费支出有暂时影响,这一看法证明是对的:除了汽车销售疲软,去年第四季度及今年以来的支出势头一直保持强劲。

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迈克尔穆萨(Michael Mussa)表示,去年高油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此之小,这仍然令人惊讶。他说,在美国,尽管美联储紧缩了货币政策,但长期利率仍然很低,这继续刺激了房市和消费者支出。“令人担心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美国2005年经济过度放缓,而是放缓得还不够,尤其在国内需求的增长上。”穆萨先生说。

尽管消费价格通涨保持着良好态势,但近期一些数据表明,核心通胀率出现了加速增长。生产价格的上涨已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上周公布的经济黄皮书(Beige Book)指出,尽管零售价格总体持平或适度增长,但美国制造商发现,转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更容易了。经济黄皮书是美联储不定期根据其12个辖区的零星数据编制的总结报告。

对于经济中产能闲置的程度,央行内部存在争议。普遍观点认为,最晚到明年年初,持续的趋势线以上经济增长率将耗尽工业产能和闲余劳动力。这会使美联储对潜在的通胀威胁更为敏感。“从需求增长来看,经济可能过于强劲。问题是,市场是否低估了美联储得采取多少行动,”穆萨先生说。   相反,欧元区和日本的问题在于,国内需求增长一直过于疲弱。对欧洲来说,油价上升恰逢去年欧元区12国适度的经济复苏出现停滞,且人们越来越担忧英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几乎可以肯定,该地区已经感到油价上升的影响:在去年11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欧洲央行称,宏观经济模型表明(根据经验法则),50%的油价增幅将在第一年使欧元区通胀率增加0.3至0.6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则下降0.1至0.8个百分点。欧洲

欧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及其他经济学家都非常小心,避免过度倚重此类预测。事实上,由于欧元兑美元升值,进口石油的欧元区避免了油价飙升带来的最严重后果,这已减弱了对欧元区国内需求的直接冲击。

由于环保游说团体的力量,欧洲公司已采取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其在这个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时代更具竞争力。高油价将重创能源强度较高的经济体,如亚洲或东欧的制造国。

和美联储一样,欧洲央行也担心油价上涨将推动物价上涨的预期,并通过提薪协议产生“第二轮”影响。但这种担忧尚未成为现实,目前工资升幅保持适度。在本月召开的最近一次利率会议上,欧洲央行连续第21个月将利率维持在2%。会后,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表示,欧洲央行认为“没有显著的迹象表明,欧元区正逐渐形成潜在的内部通胀压力”。然而,油价仍构成“通涨上升风险”。

与油价相比,其它一些因素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更大。高盛(Goldman Sachs)的欧洲经济学家戴维沃尔顿(David Walton)表示,在德国,“相比推高工业成本造成的影响,经济重组是导致国内需求低迷更重要的因素。”他还声称,和油价一样,欧元升值的影响需要数月时间才会在实际经济数据中体现出来,因此,欧元升值对欧元区出口的打击,将被证明是个更加关键的因素。意大利等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国家正在经历欧元升值带来的痛苦。

不过,油价上涨还是会带来代价,而且至少在未来几个月内,油价的影响将远大于欧元强势的影响。花旗集团(Citigroup)欧洲经济学家理查德里德(Richard Reid)指出,以欧元计算,油价今年已上涨了约30%,而目前欧元的贸易加权汇率相当于2005年年初时的水平,仅比2004年上半年高了2%或3%。“因此从商业信心看,由于世界贸易似乎保持着相当强劲的势头,我们估计,企业对油价(上涨)和利润率降低的担忧,可能比对汇率的担忧大一些。”日本

日本自己没有任何石油资源,它应该是全球大经济体中最易受原油价格上涨冲击的国家。但由于这种依赖性,日本使用能源的效率比其它工业化国家都高:人均能源消耗约为美国的一半,且大大优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同时,日本对能源征税的方式减轻了消费者受到的冲击:据经济学家们称,自2004年年初以来,日本加油站的油价仅上升了20%,比其它许多国家的油价涨幅低得多。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驻东京的经济学家松冈千广(Mikihiro Matsuoka)表示,这些因素缓解了直接冲击,但并没有消除这种冲击。对制造商来说,能源价格上涨压缩了利润率,因为生产商很难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尤其是在处于通缩的日本。结果是应税利润减少,工资增长受到限制。日本的经济复苏基本上依赖出口,它的一个主要弱点是未能将更高的利润转变成工资。有迹象显示,工资终于开始企稳,制造业的工资甚至正微幅上升,但油价持续高涨可能会阻碍这一进程。

总的来说,如果日本出人意料地侥幸逃过油价上涨带来的直接冲击,那么间接冲击会比较严重,尽管这种冲击更难量化。汇丰(HSBC)驻东京经济学家彼得摩根(Peter Morgan)认为,油价上涨将令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低,继而减少全球对日本出口的需求,这种间接冲击对日本造成的影响将是直接冲击的两倍。经他计算,油价上涨10美元造成的直接冲击相当于日本GDP的0.15%,因抑制全球出口需求而造成的间接冲击相当于GDP的0.3%,因而油价上涨的影响总计相当于日本GDP的0.45%。

这听上去不是个大数字。但日本经济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在零附近徘徊。现在才刚开始显出一些复苏迹象。本周,日本将截至去年12月的3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负0.1%修正至0.1%,比先前预想提前3个月“结束”了经济衰退。

对于如此小幅的调整,更感兴趣的是统计学家,而不是那些试图弄清日本经济实际情况的人。但是,日本经济复苏正处于如此微妙的阶段,因此油价持续高涨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决定日本经济将轻度衰退还是温和增长。

一些人强调有必要对全球经济增长加以“重新平衡”,对他们来说,日本经济复苏出现任何中断都将是令人沮丧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和欧元区各经济体必须尽快提高国内需求,而美国要增加国民储蓄,并降低财政赤字。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这类长期存在的问题引发的种种失衡,可能比油价问题更棘手。

但一些政策制定者(包括领先的七大工业国经济体)似乎更热衷于讨论高油价而非本国采取补偿性政策行动的必要性。如果事实证明,石油问题分散了他们对其它经济问题的注意力,那么石油问题就可能让世界付出高昂的代价。

焦点重新回到节能措施上

如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缓解与高油价相关的许多问题。但据国际能源机构称,过去30年中,多数国家和产业部门在节能方面的进展都放慢了。

上周在伦敦举行的各国能源及环境事务部长会议上,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克洛德曼迪尔(Claude Mandil)表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制定更严厉的政策。

他表示,先前石油冲击引发的一些节能努力取得了成功,从世界能源预计消耗量(根据先前的能源消耗增长率推算得出)和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实际消耗量的差异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曼迪尔先生表示,如果过去25年没有采取节能措施,那么现在全球能源消耗量要比实际水平高出49%,

他在大会上表示,节能还能推动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油价继续攀升,电价也将上涨,而且虽然传统上受影响最严重的是炼钢、玻璃、陶瓷、纸业、水泥、化学及铝业等高能耗行业,但由于近期原材料价格升幅如此之大,其它行业也开始吃紧。英国工业联合会(CBI,英国的雇主协会)本周警告说,在过去18个月中,企业的能源开支增幅高达40%。

能源分析及咨询公司Inenco的董事总经理尼格尔威西(Nigel Withey)说:“能源采购和能源使用的有效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内在要素。要想实现持久的效果,光靠关掉个把电灯或电脑是不够的。”

对能源使用进行审计,并瞄准需要改进之处,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比如,选择节能设备虽然在一开始会产生少量成本,但这么做能大大减少设备在寿命期内的操作成本。设计或改造建筑时,也应考虑节能问题。改进对车队的管理能够减少车辆的燃料费用,比如采用规划行程的软件。重型设备也可通过空气的循环来冷却,而无需使用昂贵的、高能耗的冷却装置。

英国零售商玛莎百货(Marks and Spencer)表示,尽管商店的营业面积增加,但去年公司从3000万英镑的年度能源预算中,将用电量减少了3%,并打算在今年进一步节省3%。

美国铝业(Alcoa)计划在2006年前每年节省1亿美元能源成本,而化工集团杜邦(DuPont)宣称,节能使它节省了20亿美元。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表示,它在1990年至2000年间节省了7.91亿美元。

然而,很少有企业把节能问题列为重中之重。如果油价继续上涨,这种情况也许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