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化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的不同,石化上游企业在此次涨价中获益最大,而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骤增。
初级产品再次涨价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8月份以来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初级石化产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价格上涨。8月下旬至9月初虽然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前期的涨价效应开始向后传导,加之近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多家炼油厂、日本南部石化区和我国台湾接连受到多个台风的破坏,导致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化基本原料产品未跟随原油价格同步回落,反而相继创下近几年内的新高纪录。亚洲市场乙烯的FOB价格从8月下旬的1050-1100美元/吨迅速上升到近日的1350-1400美元/吨。台湾众多烯烃下游企业担心原料会进一步上涨,纷纷停产检修,进一步加剧了下游产品的供求失衡,使下游石化产品价格也出现了连续上涨。
国内初级石化产品也受到波及,9月初乙烯的出厂价已经上升至12000元/吨,虽然比亚洲市场的乙烯价格要低10%-15%(进口关税的存在),但仍比2003年同期价格高出80%左右。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聚烯烃塑料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扬,与7月底的价格相比,低密度聚乙烯涨幅最大,达到30%,其次是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涨幅最低的聚氯乙烯价格也从7月底的8100元/吨上扬至9月初的9100元/吨。由于聚氯乙烯相对涨幅较小,业内人士认为聚氯乙烯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据美国化学市场协会预测,全球乙烯2004年产能仅增长73万吨(增幅为0.66%),全球以乙烯为代表的石化产品供应偏紧的格局短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2004年底之前初级石化产品价格仍将维持在阶段性的高位,其中个别品种仍有继续上升的空间,直至2005年上半年扬子巴斯夫(65万吨/年)和赛科(90万吨/年)两大乙烯项目的投产,国内乙烯供求关系才会逐渐趋于平和。
中游产品价格被动上扬
聚烯烃塑料价格的上扬也带动了另一化工主要原料——聚酯原料的上扬。首先是纯苯价格从7月初的7000元/吨上扬至9月上旬的9800元/吨,苯酚的价格也在反倾销终裁胜利后于今年5月份越过10000元大关,目前已涨至15000元/吨,接着二甲苯(PX)、精对二甲苯(PTA)、乙二醇(EG)价格纷纷上扬,其中EG的涨幅最大,超过了30%,PX和PTA的涨幅也有15%-20%。因此下游的聚酯切片不堪重负被动涨价,9月上旬聚酯切片市场的主流成交价始终保持在11400-11500元/吨之间。
但聚酯切片按照目前的原料现货价格核算仍然亏损较大,保守的以PTA8400元/吨,EG11900元/吨的计算,聚酯切片仅原料成本就在11350-11400元/吨,加上额外的折旧、人工、加工费、销售费用等,目前的市场售价远远不能反映聚酯切片的真实生产成本。随着秋季到来,苏浙两地限电有望明显缓解,苏浙织机开机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聚酯生产商不可能长期亏损运转,适当加价转嫁成本理所当然。
扬子石化成为最大受益者
对于石化类上市公司来说,处于上游的乙烯和纯苯生产企业获利最大,国内前两大乙烯和纯苯的生产企业——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其中扬子石化聚烯烃塑料和聚酯原料的销售比重最大达到47.32%,是本轮初级石化产品涨价的最大受益者。
ST吉化和齐鲁石化和乙烯、纯苯产能均在国内前5大生产企业之列,只是ST吉化刚从前两年的巨亏中恢复过来,各项费用开支仍不稳定;而齐鲁石化由于2004年第三季度实施乙烯扩产生产停顿,暂时错过了初级石化产品涨价的大好时机,处于第二梯队之中。
生产聚氯乙烯的亚星化学氯碱化工沧州化工、祥龙电业、金路集团 北京化二 、锦化氯碱和生产聚丙烯的中国凤凰和大庆华科也将从中受益。
而对身处下游的聚酯切片、涤纶纤维、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来说,由于成本转嫁的困难以及滞后效应,原料价格的迅猛上涨将对其业绩构成负面影响,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公司产品的成本转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