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中哈油管意义重大 燃起中国能源新希望
2004.06.04   点击291次

5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双方共签署了9个文件,涉及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其中,《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标志着中哈石油管道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与此同时,沉寂多时的中俄石油管道问题很可能将于9月得出最终结论,这是迄今为止,俄方有关人士对中俄石油管道问题进展最为明确的答复。而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访问俄罗斯。

对中国来说,中哈输油管道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远远超过翘首以待的中俄“安大线”。

中日俄管线博弈

日本政府以优惠条件做诱饵,试图以“安纳线”替代“安大线”的行径早为人知。但对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输油管道建设,日本方面甚至也表示出了相当的“关心”。由于日本提出建设“安纳线”,“安大线”计划已经搁浅,中国的当务之急是确保一条替代路线进口俄罗斯的石油。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日均549万桶,超过日本的540万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此,日本方面从上到下同样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警惕。

日本资源贫乏,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日本的心腹之患。长期以来,日本虽一直谋求能源消费多样化,但现在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仍高达约50%(高峰时期为77%)。所以,日本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一向很敏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日本倍感压力。5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表的《2003年度能源白皮书》预测,随着今后中国汽车的普及,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与日本同等规模,2030年将增加到日本的2倍以上。

日本方面十分倾心于中国政府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与石油资源丰富的沙特、俄罗斯以及非洲的苏丹等国加强关系。有些人士甚至担心中国在产油国家和地区加强影响力,从而掌握石油主导权。日本国内的石油销售公司对中国石油需求扩大抱有戒心,十分关注中国确保石油资源的动向。认为中国的动向很可能使日本对产油国影响力下降,也可能引起原油价格上涨,或许会出现互相争夺中东原油的事态,因为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中,从中东国家进口的比率占51%,而日本原油进口的90%以上都依靠中东。中国具备脱硫装置的石油冶炼设备不足,使中国无法提高含有硫磺成份较高的中东产原油的进口比率。但随着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业资源大臣纳伊米今年4月访华,双方就扩大中国福建省炼油厂的高硫磺原油处理能力项目达成协议,这将可能导致中国扩大从中东的进口,从而与日本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进口路线兴趣浓厚,尤其对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颇为关心,认为它可能取代“安大线”计划。要想达到利用中哈管道向中国出口石油之目的,只需重新启用上世纪80年代末建设的从鄂木斯克经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直达土库曼斯坦查尔朱的输油管。这条输油管经过阿塔苏镇,这恰好是通往中国油管的起点。因此,日本方面也在揣度俄罗斯的立场:俄罗斯的对中哈管道的关心正与日俱增,从俄罗斯的鄂木斯克到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的输油管道2004年已经正式开始输送石油。如果中哈间的输油管道建设完工,俄罗斯的石油将可以从阿塔苏运送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因此,即使“安大线”受挫,中国以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亚为起点的管线输送战略已经取得稳步进展。

中哈油管尘埃落定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哈萨克斯坦就一直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合作伙伴国。1997年9月,中石油击败俄、美等国的大型石油公司,成功获得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和乌津两大油田的开采权。当时,中哈双方就提出两国共同建设运营从上述两油田至中国新疆的输油管道,与此同时提出的还有中俄石油管道项目。

1997年至1999年,中哈双方完成了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的设计方案,中哈石油管道将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石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工程分三期完工。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预计管道总造价为30亿美元,其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000万吨。但因哈石油年产量难以确保这条管道进行赢利性运转所需的2000万吨最低供油量,以及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的管道工程成本较高、石油供应量不充分及开采成本太高等种种原因,此项目的整体建设随后被迫搁置。中国每年仅通过铁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约150万吨的石油。

近两年来,国际范围内出现原油紧缺,中国能源危机加剧,国内石油需求量呈高速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哈国内石油开发进程加快,出于陆地石油进口与海洋石油进口并举的考虑,中哈石油管线项目再度提上日程。2002年底,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中国领导人共同商谈铺设中哈输油管道项目。今年5月17日,中哈石油管道再次把中哈两国的经济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未雨筹缪终使水到渠成

2002年,中石油与哈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共同出资修建了中哈原油管道的先期工程肯基亚克——阿特劳段,管道全长448公里,初期年输油能力600万吨,最终年输油能力1500万吨。2003年3月28日,管道全线贯通,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哈境内修建的第一条输油管道。2004年计划输油590万吨。

据刚刚签署的《关于共同开展中哈石油管道分段建设投资论证研究的协议》规定,在保证资源落实的前提下,中哈双方同意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项目按照以下基本条件和参数完成投资论证:一期,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建设,管道输油量为每年1000万吨~2000万吨。二期,继续建设肯基亚克——阿塔苏石油管道。根据设计的输油能力,研究扩大阿特劳——肯基亚克石油管道输送能力的可行性。双方同意将根据资源的落实程度,研究把整条管道的输送能力扩充到每年5000万吨。

根据中哈石油协议,2005年后每年将有1000万吨~5000万吨的原油从哈萨克斯坦运往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不均衡地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哈管道项目是中石油长远战略中的一部分,中石油自1997年起操作该项目并为之陆续投入资金与先进技术,此次谈判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中石油自1997年6月参加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私有化投标并中标以来,截至2002年底,对阿克纠宾油气田的开发投资已达到6.85亿美元,比合同规定的5.8亿美元多投资1.05亿美元。2003年5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财政部国有资产私有化委员会,通过哈国证券交易所出售了其拥有的中油国际阿克纠宾股份公司25.12%的股份,中石油经过竞标购买了这些股份。目前,中石油拥有阿克纠宾股份公司85.42%的股份。中油阿克纠宾油气公司通过引进中石油的油田开发技术,实行了体制改革和机构重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经营业绩不断提高。原油产量由1999年的230万吨提高到2003年的465万吨,公司的经营效益逐年提高。

目前中哈双方正就从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做深入研究,有望于近期再次达成协议。协议一旦达成,中哈天然气管道将可以与西气东输线路实现连接,共同供气。

中国能源燃起新希望

中国此举既可参与开采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又可通过铺设输油管道与中亚地区现有的和正在计划修建中的石油输送管道网络接轨,建立一个通向中东和里海地区石油的陆上输送线路,从而站到“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位置上。

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平稳,中国与之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实现了国家与国家国民经济的对接,使两国经济发展互有促进;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与新疆接壤,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必将使新疆成为中国油库,其中的部分投资转化为对当地产品的现实需求,也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估计在900~20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石油储量价值达4万多亿美元。天然气储量保守估计也有14万亿立方米左右,占世界总量的4.3%。目前,俄罗斯掌握着里海能源外运3个管道中的两条:从哈萨克斯坦至新罗西斯克的“里海管道”和巴库至新罗西斯克管道。4月29日,哈萨克斯坦能源矿产部在第一届里海论坛上披露,为实施里海哈萨克斯坦区域国家开发纲要,需要280亿~300亿美元的投资。

近日国际油价飙升,原油价格一再创21年来最高水平。国际原油飞速上涨尽管有中东巴以问题不断升级、欧佩克成员国联手哄抬油价和世界石油巨头壳牌公司虚报产量引起世界范围内对当前世界石油产量真实性的质疑等因素,但中国因素也是石油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80万桶,达到了8100万桶。其中,中国的需求增加了100万桶,超过增长总量的一半。中国因素可能会扰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今后几年控制油市的努力。

由此来看,中哈石油管道对中国的战略意义远远超过中俄“安大线”,甚至对国际原油市场意义深远。这意味着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建立关联,将可以不再仅仅通过海上输入石油。一直以来,中国的石油来源必须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红海。这给中国的外交带来诸多不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意味着中国将摆脱困难重重的海上运输,直接从陆路进口石油,从而减少利益冲突、延缓对峙,也加强了中国全球化与市场化进程,使中国利益进一步与主流国家一致,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能源国家的关系,加紧和平崛起的进程。(陈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