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全球石油市场跌宕起伏格局渐变
2004.03.25   点击344次

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伊拉克人注意的仍然是爆炸。美国人也在问自己:我们因为伊拉克战争而比去年好了吗?更安全了吗?如果说伊战是为了石油,但今天的油价比去年三月还要贵,平价汽油到哪里买?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几个月以来,人们购买汽油都需要排长队,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个世界第二大储油国似乎是个讽刺。有人估计这是由于不收取关税、开放边界使得数以万计的车辆进入巴格达,而精炼油的削减,又使得市场供应不足,只能采取强制配给措施。一个时期以来,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每天给每个顾客最多只卖30升汽油,每天大约只能为4500辆汽车服务。

2004年以来,美国汽油的全国平均价格上涨了约15%,已经升至每加仑1.72美元以上,接近历史上最高纪录。

今年2月13日结束的欧佩克部长会议决定自4月1日起将其10个成员国的石油最高日产量削减100万桶,同时还将消除现存的超额生产状况,这样总产量实际减少250万桶,降幅达到近10%。消息一经传出,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价格创出了13年以来的新高。美国市场上的石油价格约上涨了17%,整体价格高于38美元,3月中旬一度刷新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之前、1990年10月中旬的35.92美元的最高石油价格水平。

社会科学院石油问题专家刘明认为,今年的油价预计将会继续波动,但暴涨会有一定的限度,最近的油价大涨是欧佩克的产量配额的一种反映。实际上,从过去25年的历史看,油价有多次暴涨暴跌的过程,今后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正常情况下,每年第二季度,也就是说北半球取暖季节过后的日子里,石油消费量会比平时减少100万桶,所以欧佩克的减产是正常的决定。原油库存量降低,中东地区政局不稳,精炼油的供应不足对原油的反作用,再加上市场的炒作这些都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

欧佩克在2000年就建立了自动调节油价机制,把22-28美元作为价格带,规定当连续10个交易日油价低于22美元时,自动减产50万桶;当连续十个交易日油价高于28美元时,自动增产50万桶。欧佩克一揽子原油参考价格自2003年12月1日以来一直高于每桶28美元,按理说欧佩克应该增产,却做出了减产的决定。可以说,在目前市场和未来市场石油价格的两难选择中,欧佩克做出了理性的决定,刘明告诉记者。

伊拉克战争和石油市场重建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全球石油市场因伊拉克局势的发展趋势而跌宕起伏。从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前的猛涨到战后初期的狂跌,再到2003年后半段的逐步攀升,油价涨落“有致”。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在2003年12月16日达到每桶30.04美元,为伊拉克战事结束以来首次突破每桶30美元大关。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价格,2003年欧佩克曾经4次调整日石油产量配额。

伊战结束后,美国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设施,共有22个油区,其中最大的是北部的基尔库克,包括1000口油井,南部的鲁迈拉油区拥有500口油井,另外的20个区域包括300个油井,介于南北之间。战后所有的石油生产重建都在鲁迈拉中心区域,由美国陆军工程部队负责。他们会对工作进度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报告,在美国控制伊拉克之后的几个星期之后、大约是4月底,石油就开始重新生产。美国军方监督并同意伊拉克国家石油市场机构Somo战后首度在7月中旬向巴西、瑞士等国出售原油。

Somo的总裁Shamkhi Faraj表示,伊拉克不久将开放Khor Al Amaya油区。他们希望新的设备将会尽快将出口量恢复到战前2003年3月的水平。他表示巴士拉的原油出口计划将达到每日30万-40万桶。尽管将继续关闭基尔库克的出口管道,Somo官员希望海湾允许伊拉克的出口达到战前水平。Somo目前还没有计划出口北方的原油,管道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重开基尔库克输油管道还有一定的困难。

伊拉克估计储存的石油约为112.5亿桶,为继沙特阿拉伯之后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在战前,伊拉克每天生产250万桶原油,平均每桶的价格为25美元。美国是伊拉克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在2002年12月间每天要直接从伊拉克进口36万桶原油。美国现在的石油进口直逼1200万桶/日,现在的消费水平为2000万桶/日,其中一半为汽油。

刘明对记者说,尽管储量可观,战前的伊拉克在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制裁下,只有少量的石油出口,而且国际制裁使其开采设施陈旧,年久失修,萨达姆还多次自己中断过出口。美国对伊战争结束后,全球能源巨头进入伊拉克,“油阀”大开指日可待。再加上俄罗斯、挪威、墨西哥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势力渐大,国际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全球石油格局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沙特阿拉伯曾经决定舍弃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以低于产能的水平进行开采,借此塑造出一个向西方国家输出石油的战略供应国的独特角色。这样的做法使得沙特与美国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尽管经历过1973年石油危机的美国力图使其石油供应多元化,避免单一依赖中东,而且现任保守派政府有官员认为沙特是敌非友,但由于对石油的需求,美国和沙特的关系一直比较特殊。“沙特是一个极权国家,然而,伊拉克战争、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目的也就是要摆脱对沙特的石油依赖,控制伊拉克的石油。现在战后局势似乎不太坏,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稳定,还有很多政治、民族、宗教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只会使得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促动各个产油国家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刘明说。

沙特于2003年7月宣布,将对外资部分开放其油气上游市场,将东部共计12万平方公里的三个天然气富产区对投资者开放,并邀请了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及欧洲的石油公司到沙特从事天然气资源开发,壳牌、中石化集团等公司中标。

2003年12月,伊朗宣布将对外开放16个油田,邀请外国石油公司参与投标,并且列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另外,阿联酋、卡塔尔、阿曼、也门、巴林等国也加大对外资开发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跨国石油公司投资本国石油工业。

伊拉克重返国际石油市场触动了世界石油格局的神经。伊拉克的生产能力快速凸现,巨大的石油生产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据专家介绍,伊拉克的石油资源靠近地表,埋藏浅,开发成本低,资金回收快,因此在战后,很容易进行重新开采。

2003年12月11日,科威特和伊拉克能源合作联合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讨论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全面合作问题。伊拉克正在整装重返全球石油市场。

和30年前占国际市场供应份额的80%相比,尽管欧佩克现在的产油量在全球石油市场只占到大约1/3多的份额,但有它有巨大的储量作后盾长远看来它的产量会不断增加。“预计到2035年,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会上升到60%-70%。”刘明说。

200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已经超过了9000万吨,所以高昂的油价,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支出大量的外汇去购买石油,也意味着国内的石油消费市场会受到影响。而早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石油进口量就已超过500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缘于石油的经济风险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

世界石油消费极其不均,据统计数字显示世界石油消费量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对于石油消费大国来说,实行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避免过分依赖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进行旧有石油格局调整的内在动力。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世界石油市场旧格局的打破和新格局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趋势已经形成。在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当中欧佩克的地位仍然重要,但同时也会受到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大国的影响。

华航石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