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我国步入资源约束年代
2004.03.23   点击434次

去年以来,能源的紧缺已经引起国家的关注,从能源、煤碳价格的井喷,到全国范围内的拉闸限电均显示了我国能源供求关系的紧张,不久前国家作出限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的盲目投资,其根源就在于电力和原材料跟不上,因此能源问题如果不解决,它将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瓶颈。 据悉,能源问题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国步入资源约束年代

目前,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并且早已在一九九三年由石油净出口国悄然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一“出”一“进”转变的背后,是中国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的现实。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无论是世界经济不景气、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始终保持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超高速度"。但是,从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开始,经济界人士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中国经济已经受到了资源约束的直接制约。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难以挣脱的瓶颈。

从整体来看,我国虽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但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等的蕴藏量却都在世界的百分之五以下,人均排在世界八十位以后,所以相对于需求来说极为不足。以钢铁为例,去年我国的产量已经是美、日产量之和,去年的总消费量达到了2.5亿吨左右,但是仍然面临着供给不足的状况,去年我国铁矿砂的进口量超过1.5亿吨,已买进了世界可贸易量的百分之三十。

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大量增加,我国目前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同时,由于国内资源供应存在明显缺口,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铁路运输和港口紧张。去年前三季度,十三种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金额近五百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十九点一。少数原料甚至到岸价格同比上涨一倍以上。

而在资源短缺的同时,资源破坏和浪费又非常突出。滥采、滥垦、滥伐屡禁不止,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浪费颇多,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担忧。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重大特点:众多产品正在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开始进入资源约束年代。

寻求能源新战略——“开源”与“节流”

首先是“开源”。

今年二月,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三国,我国的全球战略布局日益明晰,主要是与三国建立能源合作关系,取得石油、天然气供应。三个国家都是石油输出国。

一、争取海外油田权益: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我国近年来的油田储备日益下降,积极争取获得海外油田项目的权益势在必行。2003年12月31日中石化集团在伊朗卡山区块风险勘探中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人气指数因此一路飚升,中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目前除了参与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还在去年底获邀参与开发伊朗权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项目的竞标权。今年1月27日,中石化集团又中标开发位于沙特南部,面积约为4万平方千米的一个天然气项目。这是沙特25年来第一次对外开放的三份天然气合同中的一份。这些竞标成功的项目与我国石油外交有直接关系,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说明了中国目前的对外政策能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

二、能源来源多样化必须依赖国际眼光:据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无论对于石油消费国还是输出国都将处于相对安全状态中,能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需求。我国石油要想满足国内生产,就要充分利用世界石油市场。目前,我国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国际经营经验不够,必须加快改革和改造。我国与国际石油大国交涉很大程度依赖我国石油企业的素质。同时,为了摆脱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还应该力图使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广开油路,以避免对一些地区进口石油的过分依赖。近年来,我国为促进能源来源多样化做出了很大努力。除石油以外,我国从其他国家获得了可再生的能源和技术。另外我国与俄罗斯以及巴尔干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已经渐有声色。可以说,中国政府在能源问题上越来越具有国际眼光。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正积极购买东亚、中亚和全球的油田股份,积极和俄罗斯以及一些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商讨敷设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

三、开辟新能源技术:据悉,在未来数十年,中国仍将以煤作为主要能源,因而也将越来越多地面对煤作为能源主角但又污染环境的困难。为此,中国科学家正在朝洁净煤技术方向努力。比如,煤的气化工艺产生的清洁合成气可以用于发电,制造氢气、液化气、煤气、化工产品和肥料。目前,许多迹象表明,氢能的发展势头被十分看好。美国能源部长阿巴拉哈马曾在巴黎召开的发达国家能源部长会议提出"国际氢能合作框架",准备筹集100亿美元共同研究利用氢能。目前,我国973、863等国家级项目都给氢能研究以大力支持,各级部门对氢能研究的投入已达20多亿元,氢能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处于能源日益告急的时代,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能源的日益紧张,不能再让能源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能源,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并将这种努力继续下去,则中国一定能够摆脱能源的制约。

在加强勘探摸底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发新能源。去年首次将核电纳入国家电力规划,有报道称,从今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批准建设两个百万级核电机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茹克近日指出:在当前我国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必须全面实施“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战略方针,方可满足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而从长远的发展看,“节流”应该被载入宪法,成为基本国策。

其次是“节流”。

在“节流”方面,我国正在探索政策介入的新途径。国土资源部近日表示,今后四年,中国将继续保持对非法勘查、开采和转让整治的高压态势,并特别强调,“实行严而又严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努力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

我国还将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过度投资,并确立了“新发展观”,摈弃一味追求GDP高增长,实施兼顾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茹克近日指出:在当前我国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必须全面实施“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战略方针,方可满足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而从长远的发展看,“节流”应该被载入宪法,成为基本国策。

茹克说,去年引发的电荒油荒,这实质上就是给了我们能源危机的信号,即使那些高耗能的行业事先得到有效控制,也只能做到暂时的缓解,而从根本上则难以化解能源短缺的出现。在国际上,通常解决石油供给短缺的途径是增加生产量,但切不能因为短缺就拼命开发,这很容易带来破坏性。更何况,油田储量是有限的,越采成本亦越高。因而,光开源不节流,即便是将来能够全部进口,全球也很难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几十亿人口的大国买单。

有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达到9100多万吨,较上年增长超过三成。而预计今年对于石油的总需求将达到3亿吨以上,其中国内供给仅为2亿吨左右,缺口1亿吨完全需要进口来弥补。而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的数字,预计中国到2030年每天将需要进口原油1000万桶,占到全球石油需求量的8%以上。

茹克认为,能源安全涉及一个整体的问题,它必须将政府、能源提供者和能源消费者纳入其中,全方位统筹加以考虑,而决不是仅建立一个相关的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就能了结的。在这个战略架构上,必须作到“全民皆兵”。 “走出去”战略正在被我国三大油企广泛地推进。在近两年拓展中,三大油企也遭遇了不少挫折。而有些挫折导致了来自非自然竞争因素。茹克认为,“走出去”是架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不应把它简单看作企业自身行为。而在当今国际石油领域,为获取项目而引发的竞争,不在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相关的政府早已介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茹克强调,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我们应该争取在全球石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自己的发言权。我们的企业必须尽快掌握国际游戏规则,在石油贸易中学会“出牌”。

可以预料,在未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约束问题,其中如能源、矿产供给等问题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就会显得更为尖锐,我国必须未雨绸缪,结合资源禀赋制定好正确的发展战略与政策。(转摘自“中国塑料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