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石化连续阳线拉升,股价已逼近2001年新股发行的成交密集区,上档压力重重,下档红旗飘飘,中国石化股价走势进入了一个敏感区,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大问题。
笔者的观点是,技术面有整固蓄势的要求,但盘整过后,随着行业全面景气在公司业绩上具体反映,股价一旦突破4.70元的密集区,该股上升空间才算真正打开。
石油石化行业中长期上升趋势明显
2002年以来,石油石化行业的上升趋势明显。分季度看,2003年三季度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360亿元,较2002年一季度增长了65%;同期实现利润达到428亿元,增长了230%。总结这段时间石油石化行业利润的上扬原因,可归结到如下的因素:
原油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受需求增强、美伊危机、委内瑞拉政变、国际恐怖活动等多种原因,从2002年稳步走强,2002年一季度国际石油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21.5美元/桶,而2003年以来的总体均价水平为28.4美元/桶,提高了32%。原油价格上扬直接带动了国内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利润,并在短期内刺激了炼油和石油化工业务利润的上升。
供需关系趋紧加入WTO,曾让人们对国内部分行业产生担忧。然而,2002年出口和汽车业在当年年初即开始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到2003年,国内多数制造业、房地产、汽车、出口等表现更上层楼,即使在二季度的非典影响下,也在三季度迅速恢复。总的判断,国内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势头已现。同期,国际经济复苏进程虽然步履蹒跚,但亦属缓步上行,到目前,国际经济复苏势头应已确立。在宏观经济走好的同时,石油石化行业的供给并未有效放大,因此,供需关系的改善最终推动国内石油石化的走好。
原油价格走高带动原油勘探及开采行业利润上扬
国内自1998年起从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自此原油进口量增幅很快,2002年全国进口原油量6940万吨,其中净进口量6220万吨,净进口依存度达到37%。在国内自产的16886万吨原油产量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各自占有64%、23%、14%的份额,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就国内原油产量而言,年增长率仅有1-2%,消费量的增加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原油进口量达到6720万吨,同比增加了29%。
在收入上,国内原油价格参照同等品质的国际原油价格而定,因此直接暴露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中。2002年国际原油一路攀升,2003年受美伊战争、国际恐怖主义、全球低原油库存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总体在高位运行,前三季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价格达到28.4美元/桶。由于原油开采成本相对固定,因此原油价格走高直接带动了石油勘探及其开采业务的收入和利润上扬。因此,预测原油勘探及开采业务的关键是全球原油价格的判断。
国内炼油业务的毛利明显小于国际市场毛利水平
炼油业务也属相对国际化的市场。全球炼油业成熟度高,在九十年代整体都处于较稳定的毛利水平,但在1991、2000、2003年初分别由于中东危机,全球原油价格大涨,刺激了炼油毛利的上升。尤其是2003年,受美国天然气涨价、美伊战争、恐怖主义、美加大停电等众多的因素,全球炼油毛利较以前大幅的上升,但对2003年的全球高炼油毛利是否能长期延续,不足以太乐观。国内炼油市场也以相对成熟,汽油、柴油均能自足、煤油有较小缺口,燃料油缺口较大。2002年国内原油加工量2.19亿吨,增长了15.5%;2003年前三季则同比增加了12%。在国内的炼油能力中,中国石化占据了约50%的份额,中石油份额约40%,其他炼厂占不到10%。
国内对炼油业的市场定价仍未完全放开,目前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三地--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市场的成品油价格变动幅度设定国内的成品油出厂价,并制订国内成品油销售的零售中准价,经销商的实际零售价可在中准价上下8%浮动。因此,国内炼油业的利润不仅受国际市场炼油毛利的影响,也受国家发改委的调价时机和调价力度的影响。就2003年的情况而言,受调价政策的影响,国内炼油业务的毛利明显小于国际市场的毛利水平。对炼油业务的研究,应关注炼油量的增长速度、国际炼油毛利变化、发改委的调价政策,此外,随着两大集团不断扩大炼厂规模、加快资源优化进程、提高工艺、降低成本等因素,国内炼油业务内部挖潜也增强了业务利润。
油品销售业务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利润贡献度上升很快
1999年以前国内油品销售较为混乱,在两大集团重组后,原国家计委出台政策取消其他公司的油品批发资格和新建油品销售终端的资格。由此推动了两大集团对国内油品销售网络的整合。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专有和特性加油站网络基本建成。目前中石化在南方18省有优势,拥有约2.8万座加油站;中石油在北方13省有优势,拥有约1.4万座加油站;二者共占据国内总加油站数目的约50%。由于对两大集团而言,炼油出厂价大多是自家炼厂与自家营销网络的结算,因此,与炼油业务相比,营销业务所形成的油品终端销售价对两大集团保障自身利益更为重要。加上营销网络有垄断的特性,因此营销业务较炼油业务而言,更能提高两大集团的竞争力。近两年,该业务对两大集团的利润贡献度上升很快。
根据我国对入世的承诺是,2004年年底前对外资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年底前对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为此,国家在10月份向天发股份发放了成品油批发资格,以在外资进入之前推动国内第三方独立油品销售力量的形成。目前,国家已经在批复BP、Shell、ExxonMobil等跨国巨头与两大集团合资经营加油站的许可。但这些力量还远不能和两大集团直接竞争。
对营销业务,我们应主要关注的是国内批零市场成品油价格的波动、两大集团营销效率的改进、以及巩固市场竞争地位的战略性动作,如中国石化兴建的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国内石化产品市场是和国际完全接轨的市场。除了关税的因素,国内国际石化产品价格基本是一致的。由于石油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要积极关注全球经济的变化。
石油化工业务产业链众多,产品互相关联,中间体的价格暴涨,给中国石化带来丰厚的利益
对具体产品前景的判断应根据该产品的供需、产业结构、上下游产业链等多角度去分析。概括而言,一般按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条主线分析石油化工业务。受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国内石化产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而国内产能供给严重不足,目前许多石化产品需求的50%以上依赖进口。随着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势头的确立,石化产品需求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从供给上看,国内石化业产能正在迅速增加,一方面要满足新增需求,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的进口替代做准备,如此,国内石化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近期国内股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的优异表现,即主要来自于业内对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前景的良好预期。特别是一些中间体的价格的暴涨,给中国石化带来丰厚的利益。
2003年部分中间体的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原油的涨幅,比如说PTA等产品,中国石化还是中国最大中间石化产品烯烃、芳烃和有机石化产品等的生产商,也是中国下游石化产品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最大生产商,除丙烯腈以外的合成纤维单体和聚合物的最大生产商,涤纶和腈纶等合成纤维的最大生产商,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基橡胶等合成橡胶的最大生产商。公司还是中国唯一丁基橡胶生产商,是中国最大的合成氨和尿素生产企业。(转摘自“中国塑料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