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要闻
两年内或放开定价 第3次油价改革大幕开启
2003.11.18   点击388次

“随着2004年成品油进口配额取消,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对内资完全放开成品油市场,允许所有经济成分进入,提前引入竞争机制。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将会随之变动,两年内可能会放开定价,实行成品油价格听证会制度。”9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一位官员在石油在线2003'(北京)石油石化经济论坛上透露了这一消息。这意味着建国以来中国第三次油价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这位官员还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的油价改革方案有三种:一是政府只管出厂价、到岸价,其余的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完全放开;二是政府只管零售价,在国际国内批发价浮动幅度一定范围内零售价不变;三是政府对军用、民航、铁路等领域以及国家储备油价实行管理,其余一律放开。

   这三种定价方案对于油价的管制重点各有侧重,不过这位官员并没有对哪种方案更有现实操作的可能做出评价。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品三处的付炳其处长透露,经贸司正在研究建立价格安全带和价格预警制度。政府将对一定时期内国内外油价走势做出定性预测分析后,制定2-3年内国内市场油价低限和警戒性高限,作为价格安定带。政府调控储备成品油的收储和投放视市场油价变动而定,收储和投放通过交易市场采取公开竞价方式进行。另外,凡具备条件的企业均可参与竞价购销。

   两次改革难消油价困惑

   中国的油价改革与中国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买家之一这一进程密不可分。此前,中国已经进行过两次油价改革。显然,第三次油价改革因为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同步进行,因而其改革深度和波及面之广泛都必然会超出前两次改革。

   1998年之前,中国的石油价格基本上是由政府自行决定的。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无法继续游离于国际价格之外自行定价,迫使中国在1998年推出与国际挂钩的定价模式,用运价贴水等变量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尽管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定价相比,这是一个跨越,但新的定价机制运行一年后暴露出一个致命的缺陷:任何油品供应商甚至是消费者都可以根据固定的公式算出下一个月的油价走势,价格过度透明导致了国内油品市场上过度的投机炒作。

   2000年,在上一次改革确定的定价机制运行了仅仅两年之后,决策部门又推出了新的定价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国内油价不直接与国际油价挂钩,在国际油价上下波动5%-8%的幅度内保持油价不变,并且从与新加坡交易市场一家挂钩变成与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挂钩。

   但是经过两次改革,成品油定价过于透明、滞后以及公正性不够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目前,国家调整公布国内油价是以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市场同类油品的加权平均价涨跌幅度超过一定的范围为基础计算的。由于社会测算的成品油价格变动与实际调整幅度基本吻合,在我国石油期货交易仍是空白的情况下,这仍然容易引发过度投机和恶意炒作。

   这样的定价机制也使得中国在国家石油市场上的购买行为常常显得有些反常。1998年,国际油价下跌,中国的进口量反而减少了;而在1999年国际油价高峰期,中国石油进口量却跃上了一个历史高峰。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杨女士:“我国油价比国际油价往往滞后20天左右。我们打时间差,像在赌油,有时是买涨不买落。”

   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去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有关人士预计,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1亿吨,2010年将攀升至1.5亿吨,2005年的需求量在2.5-2.8亿吨,2010年则在3.0-3.4亿吨。这意味着中国石油的需求未来将有一半要靠进口来补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在国际油价市场上有自己的声音,从而减轻国际短期油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他说:“现行的定价机制明显具有过渡性,价格信号失效,供求关系扭曲,市场不能自发调节供需。”此外,现在的定价方式也不能反映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比如私家车的增长对汽油的需求无法根据供求预测。

   开放格局催动油价改革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石油市场垄断格局在价格上的反映。沈阳一家做成品油销售的企业老板抱怨说:“供需双方没有坐到一条板凳上,用户对供货方、品种、价格及供货时间没有选择,完全受制于两大集团,供求关系是扭曲的。”两大集团指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改委经贸司商品三处的付炳其处长也公开表示:“现在的定价机制有缺陷,确定参数时更多考虑的是两大集团的利益,社会用油单位的意见听得少一些。民航调价铁路调价都有听证会,而成品油价格听证会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来。”

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入世相关承诺兑现,油品市场的格局也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在石油贸易领域,非国营贸易在2002年首次获得了828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和460万吨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并且这一配额以每年15%的数量递增。而在这之前,石油贸易是由四大国有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及珠海振戎公司)控制的。根据记者了解,2003年除了四家国有公司外,获得原油和成品油配额的企业已经增至9家。就在今年9月初,商务部也确定了2004年配额的分配情况。尽管商务部没有公布获得配额的企业数量和名单,但是2004年非国营贸易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配额已经分别达到了1095万吨和610万吨。

   江苏南通川东石油公司就是刚刚获得石油进口权的民营企业。据该公司业务部的王小姐介绍,公司希望招到经验丰富的报关人员,以便进入国际石油贸易市场。而希望成为“中国的油气大王”的湖北天发股份(股票代码:000670)的全资子公司——天发石油液化气总公司也已在湖北及周边省市布阵石油的中下游市场计划。该公司拥有四座专用码头,正建待建的加油站150家,目前正在向商务部申请“非国营贸易”资格。

   择机推出石油期货

   石油价格放开,没有期货市场不行。由于中国缺乏石油期货工具,使中国企业吃亏不少。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今年2月,国际石油涨价,我国航空公司部分航线机票涨了6%,而国外航空公司大多通过石油期货进行了套期保值从而稳定了票价。

   1993年3月,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上海市政府曾联合组建了上海石油交易所,不过,1994年6月上海石油交易所就歇业了。目前我国只有四大石油贸易机构准许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天发石油业务管理部张明全部长告诉记者:“我们盼着石油期货的推出,可以通过规范的期货交易发现价格,利用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青说,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想的过渡模式是先单独成立一个石油电子交易市场,吸收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为会员,通过石油交易电子网,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中远期合约交易。在过渡模式的基础上,争取使我国的石油交易市场发展为既有石油期货又有几个相当规模的中远期现货(含仓单)交易市场和石油储备银行。

   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为了准备成品油市场放开,国务院72号文、38号文等四个对成品油市场设限的文件正酝酿废止,具体意见已提交到国务院法制办。《期货法》也在研究之中。”

   有消息说,发改委计划在两年内初步建立国内成品油期货市场并启动运行。但是9月19日,在北京密云商议石油期货问题的业内人士则表示,估计两年内启动成品油期货市场有一定难度。国家能源局也在研究建立中远期石油交易市场,并择机开办石油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