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两项碳排放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2024.03.22   点击211次

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做好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制度体系建设。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两份指南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即国内电解铝行业将继发电行业之后,成为第二个被纳入强制性碳市场的行业。

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此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曾公开表示,根据电解铝企业碳排放核查数据,全国共有80余家电解铝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

记者了解到,2023年6月,受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专项研究工作。2023年8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清华大学共同联合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电解铝行业)以及基准值测算初稿并提交生态环境部,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单位对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关键问题进行研讨。

尽管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我国碳市场总体还属于一个新事物。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被纳入的约2200家重点排放单位均属于电力行业。目前碳市场已经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为2021—2022年。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和第一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市场活跃度有明显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升了近50%。

自今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公布以来,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容也迫在眉睫。2月2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已开展全国碳市场扩围的专项研究。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建设更成熟的碳市场。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将高排放行业尽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使全社会的降碳成本实现最小化,从而助力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赵英民透露,除了电力行业之外,目前其他七个行业虽然没有纳入配额管控,但其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已经开展。不过,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乃至重点排放单位,都是新生事物。生态环境部将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充分借鉴运用好已有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经验,加强拟纳入行业的碳排放管理的制度建设、数据管理,使这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纳入碳市场后,能够满足碳市场的管理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密集建言全国碳市场扩容升级,完善碳足迹管理,推动碳金融发展。对于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纳入范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按照成熟一批、纳入一批的原则,尽快将中国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特别是钢铁、铝等重要上游关键工业原材料行业,以有效促进汽车行业产品原材料阶段的碳减排。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建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一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并会同相关金融主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挖掘碳排放权价值,创新金融形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