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记者从一些对RCEP高度关注且受影响较大的进出口企业了解到,企业正在想方设法吃透政策、用好规则,同时,一些研究和顶层设计已在进行。
进口企业忙着算省下的税
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同参加。由于此前中国-东盟、中澳、中新(西兰)、中韩等都已有双边自贸协定,许多降税也已降到位,唯独中日之间没有特别的双边自贸协定。因此,RCEP落地对于中日贸易影响较大。上海海关关税处原产地管理科科长张正告诉记者,此前,日本曾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部分中国商品出口至日本的关税相对优惠,但2019年普惠制待遇“毕业”后,中日贸易适用最惠国税率。“因此,RCEP实施后,降税变化明显的当属日本,部分水产品、纺织服装、化工品等承诺立刻降为零关税,还有许多商品承诺10年降为零关税,这对于中国进口企业而言是利好。”
张正介绍,上汽大众每年要从日本进口变速箱控制器、车辆零配件及模具等,其中变速箱控制器的关税在RCEP实施第一年会从7%降为6.6%,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节省数十万元人民币的税款。随着关税按承诺逐年下降,给进口企业带来的持续性实惠将更为明显。
出口企业考虑拓展新市场
上海进口企业忙着算省下的税,而出口企业则在考虑拓展新市场。某纺织公司过去对日出口较少,主要顾虑在于高关税。公司国际事务处经理赵文介绍,以前因为日本高关税,导致公司的产品质量虽好却无价格竞争力。但RCEP敲定后,公司决定挑战一下日本市场。以公司的优势化工产品涤纶短纤为例,RCEP实施首年,涤纶短纤出口日本的关税下降0.6个百分点,到第10年关税归零。“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底气把自己的好产品拿到日本市场上去,与同在日本市场的韩国、印尼出口商以及日本本土企业一争高下。”赵文也透露,希望通过出口海外市场,同时摆脱或缓解国内同类企业竞争加剧的态势。
不过,RCEP这个“大篮子”里,也并非全是利好,海关方面提醒,企业需要多做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协定。张正举例,在RCEP之前,根据中国与新西兰的自贸协定,中国企业进口新西兰乳制品,可向海关申请“特殊保障措施”。这项措施每年设定额度,企业先到先得,申请到额度后,乳制品进口即享零关税。超出额度之外,需按规定税率征税。但RCEP恰恰将乳制品排除在外。如果中国企业在RCEP框架下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仍需缴纳10%的进口关税。由于此前区域内既有的各类自贸协定仍同时存在,中国企业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选择用老办法,其实更合算。
国内企业还须想深一步
RCEP落地,其更深层次效应的显现需要时间,国内企业也必须想深一步、尽早谋划对策。浦东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原产地管理科科长褚惠虹举例,中国总部落户上海的德国某化工巨头,其化工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东盟、韩国等RCEP成员国与地区。这家跨国公司现已在酝酿调整公司顶层设计,考虑如何在RCEP成员国区域内进一步优化布局。
褚惠虹分析,原本,这家公司的中国工厂出口到东盟的大部分化工品享受零关税,但也有小部分被认定并不符合东盟的原产地规则,享受不到关税优惠。不过,RCEP框架内有一条“化学反应规则”,通过某特定化学反应制备,就可获得原产资格。RCEP还有一条“协定区域使用累积原则”,允许在确定货物是否适用RCEP关税优惠时,将来自RCEP任何缔约国的原产成分都考虑在内,实行原产成分累积规则。“这些被重新界定的规则,很有可能增加或削弱区域内某地的原产地优势,从而引发新一轮投资贸易布局调整。”褚惠虹说。
几多欢喜,也几多挑战。RCEP缔约国区域内,各种多边、双边的新旧自贸协定很多,中国进出口企业一方面需要择优适用优惠贸易协定,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政策,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最新的贸易协定就是最优惠的”;另一方面,我国扩大对日本等国高端制造产品的进口,也是对国内企业产业能级的一种倒逼。与此同时,我国的优势制造产品在抓住机遇大举出海时,必然会面对更多国际对手的同台竞争。未来RCEP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集聚效应的特点将被放大,这些机遇和挑战,都需要我国企业加紧修炼内功,实现自身与区域内各国的产能链接与升级。(记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