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下半年聚烯烃市场谨慎乐观
2019.07.19   点击472次
标签: 注塑塑料

下半年4套装置计划投产,力度仅次于2014年的“煤化工大投产”。静态估计,扩产价跌无可置疑,但装置能否如期投产、产品是标品还是专用料都是不确定因素。另外,减税降费、拉动内需后,聚烯烃下游回暖;开工率提升后,上游装置计划集中检修,这些都可以冲抵供应端潜在的压力。因此,三季度在传统旺季的加持下,聚丙烯价格有望创下年内新高,四季度供应压力的边际作用也在递减,需求端的韧性成为主要驱动,我们对于下半年的市场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A供应暂时无虞

产能扩张仍有不确定性

截至6月底,国内PE累计产能为1840万吨,其中新增久泰产能28万吨/年的高密度装置,预计年底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对应的年度产能增速为10.33%,仅次于2014年,增量居历史第三位。

与此同时,PP累计产能为2321万吨,其中新增久泰和恒力两套产能合计77万吨/年的装置,预计年底总产能超过2500万吨,对应的年度产能增速为11.41%,增幅小于2014年和2016年,但增量高居历史第二位。

国外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下半年不会对国内产生太大影响,即便我国购买大量美国能化产品,压力传导至国内最快也要到2020年。马油年产能40万吨HDPE+35万吨LLDPE+90万吨PP的新装置计划四季度投产,目前乙二醇装置已经产出合格品,烯烃装置如期投产问题不大。另外,韩国年产能40万吨的HDPE装置和日本年产能15万吨的PP装置也计划四季度投产。伊朗局势纷乱,年产能30万吨LDPE+45万吨PP的装置投产恐延后。总体来说,下半年国外新增产能对国内影响甚微。

E新增装置多生产HDPE和LDPE,而期货对应标的为LLDPE,产能压力并不直接。PP新增产能比PE多,且包含更多期货对应标的拉丝,市场普遍预期,四季度PP供应过量。类比最近两次的产能投放高峰2014年和2016年,在原油市场一跌一涨、经济数据一坏一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PP价格表现迥异。下半年,投放的四套装置具体何时投产、生产的是标品还是专用料都没有明确定数,不排除出现类似2013年计划投产但延后至2014年的情况。

8月PE产量或创年内新低

1—6月,国内PE累计产量为875.54万吨,同比增长13%,为历史之最。其中,增量主要来自HDPE和LLDPE。今年LLDPE月度产量始终保持在56万吨上下,即便在传统淡季4—6月也是如此。6月同比32%的高产量令现货价格承压,期货价格也刷新年内低点。7月的检修损失量较6月少,产量预计在140万吨。8月,检修装置增多,产量可能创出年内新低。

1—6月,国内PP产量为1088万吨,同比增长4.74%。久泰能源、恒力石化的新装置5—6月全面投产。7月,产量预计在180万吨,仅次于3月。下半年,确定的仍有4套产能合计215万吨/年的装置投放。目前,巨正源与中安联合已经开车,7月底会打通全流程,但实际产量兑现最早要到8月。8月,检修产能远大于新投放产能,故当月产量不会高于7月。因此,新装置的投产压力四季度才会显现。

后期PP进口量预计下滑

1—5月,PE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其中2、4两个月份,HDPE及LLDPE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一定程度上解释了3月现货价格屡次冲高未果、5月顺畅下跌的现象。出口方面,HDPE显著增多,但由于总量只有1.5万吨,故对现货及期货影响甚微。自6月中旬开始,PE进口预报量减少,尤其中东LDPE预报量下滑,促使7月初国内外价格轮动上涨。

1—5月,PP进口量仅比去年同期多5万吨,这解释了为何港口库存始终处于偏低水平。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张及高端专用料的研发,未来PP进口量料进一步下滑。

油制和煤制生产利润均萎缩

上半年,无论是油制还是煤制,生产利润均创6年来的新低。在聚烯烃产品价格持续低位时,原料价格成为影响毛利的最重要因素。原油上涨,煤矿限产,甲醇下跌,乙烷低廉,各路线盈利状况天差地别。以PP为例,生产利润为PDH>外采甲醇>油制>煤制,这种情况的长期维持导致MTO装置开工率高企、丙烯供不应求,而当聚烯烃价格上涨后,两油及煤化工的挺价意愿就会显现。

根据不同消费领域的占比,PE需求端重点关注农膜、包装膜及塑料制品领域,而PP需求端重点关注BOPP及注塑领域。

需求正在回暖

棚膜旺季临近

通常,包装膜领域无传统淡旺季之分。据7月初的调研反馈,今年食品包装膜需求基本与去年持平,但出口订单减少,原料及产成品库存处于低位,企业利润不如往年。单丝、中空开机率接近年内峰值,表明终端需求回暖。1—5月,管材累计出口量为362万吨,同比增长9.70%,除2月外,其他月份出口量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通常,5—7月为管材传统淡季,开工率持续下滑,直到8月,企业订单量回升,开工率才逐步提高,以迎接10月的传统旺季。若管材需求不前置,则将利好1月合约。1—6月,农膜产量为113.8万吨,基本与2018年同期持平。尽管目前农膜处于淡季,但原料PE价格上涨后,山东寿光双防膜市场价已经反弹至一季度旺季的水平。另外,6月底以来,农膜开工率连续3周提升,累计增幅为23%。按照往年数据,到8月中下旬,开工率可能超过50%。7月底的集中补库有望推动PE价格上涨。

塑料制品消费潜力大

1—5月,塑料制品产量为2886.5万吨,同比下滑1.2%。不过,4月1日下调增值税后,5月的产量环比上升26.92%,创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期,累计出口量548万吨,同比增长10.71%。这一方面与国家不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利于出口有关。另外,由于国内货源价廉物美、渠道稳定,尽管3月后美国加征关税,但美国多数采购企业仍选择主动承担部分关税。当前,我国人均塑料用品消费不足50公斤,远低于美国的170公斤,未来塑料制品产量有较大增长空间。如果塑料制品产量6月后保持5月的势头,那么其对聚烯烃原料的价格支撑作用将越来越强。

OPP开工率稳定

上半年,BOPP价格紧跟原料PP,一路下跌,生产利润却达到5年同期最高点。企业利润丰厚,加之订单充足,自然不会贸然囤货,原料随用随买,多数仅维持7天的用量,成品库存也控制在10天以内。1—6月,BOPP领域开工率为57.65%,整体保持稳定,仅6月下旬集中检修令开工率跌破50%。截至6月底,BOPP年内总产能为635万吨,其中新投放5条线路共22万吨产能。下半年,国内计划新上4条线路,部分企业还选择在东南亚开设加工厂。新产能扩张对原料PP的需求将同步提升。

家电外销增速提升

家电制造中白电对PP的使用量相对较多。1—5月,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的产量和销量增速均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尽管内需增速依然下滑,但外需增速显著提升,冰箱外销同比增速更是达到12.81%。预计家电注塑需求对PP的利好作用将在8—9月充分发酵,理由有三:其一,拉动内需。国家频频减税降负,尤其是4月1日下调增值税后,4—5月,4大家电产量及销量均较去年明显好转。另外,1月和6月也曾出台促进家电更新换代的相关政策。其二,刺激出口。上半年,多数家电外销增速远高于内销,一部分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另一部分原因是海外市场的拓展。G20峰会过后,中美经贸摩擦缓和,利好家电出口。其三,旺季到来。天气炎热,空调和冰箱迎来销售旺季。十一长假和双十一促销进一步提振消费,洗衣机产量峰值也出现在8—9月。

乘用车将迎来新一轮补库周期

尽管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5.9%,但无法改变广义乘用车产销低迷的窘境。不过,最新出炉的6月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3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上升,也是本世纪6月环比增速最大的一次,对于市场无异于一剂强心针。

同时,1—2月的春节前清库、5—6月的国五换国六去库存令乘用车库存降至历史低点,新一轮补库周期即将到来。

截至去年年底,国内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7辆,远低于德、日、法等国的500—600辆及美国的800辆。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国产品牌的崛起,未来车市潜力巨大。

以下四因素成为下半年车市出现转折的主要依据:第一,政策刺激作用不容忽视。4月1日起增值税下调至13%,7月1日起购置税税基变化。以近期热议的“13元买车”为例,按照实际成交价13元计算购置税,而非之前的最低计税价格。第二,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标准,而全国轻型汽车及城市车辆在2020年7月1日实施,国六标准的实施加速了国三车辆的淘汰,势必引发汽车置换潮。第三,广州、深圳今明两年分别增加10万和8万个车牌指标。在剩下的5个限牌城市中,杭州及天津最有可能跟进,二者每月小客车增量指标约6000个和1万个。第四,国家大力推行氢能、甲醇等新能源电动车,2020年重点城市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深圳上半年出租车已经全面电动化,本轮更换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长远来看,轻量化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重量的减轻直接意味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燃油汽车整车重量减轻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对纯电动汽车而言,整车重量减轻10kg,续航里程增加2.5km,而100kg塑料可以替代200—300kg其他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改性塑料技术的成熟,未来汽车生产中塑料使用量将大幅提高。而目前,所有车用塑料中,PP占比37%,且有扩大趋势,下半年看好汽车注塑需求的发力。

期货日报
相关产品
塑料
关注(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