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产能扩张而需求乏力 塑化企业何以解忧?
2019.06.24   点击574次

现阶段,聚烯烃进入产能扩张高峰期,国内外新增产能陆续上马,供应量大幅增加,但需求增长乏力,市场供需失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LLDPE、PP等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行,其对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企业有什么影响?他们的生产销售及心态如何?带着这些问题,6月初,记者跟随大商所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家塑料化工企业,以期找到答案。

集中释放新产能市场价格在下跌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PP、LLDPE等塑料化工产品价格呈现出持续下行态势。

去年11月中旬,拉丝级PP华东地区出厂价还在11000元/吨,而到了今年5月底,已经处于8410元/吨的低点,跌幅为24%。截至6月中旬,价格稍有回升,为8540元/吨,较之前高点下跌22%。同期,薄膜级LLDPE山东出厂价下跌16%。

“聚烯烃价格的此轮走低,可以归结为在新产能持续投放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下滑和贸易环境恶化导致市场对聚烯烃基本面存在悲观预期。”中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张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PE方面,2019—2023年,国内有约30家企业计划新增装置,新增产能共计1470万吨,其中2019年计划投产230万吨;PP方面,2019—2023年,国内将有30座炼化项目集中投产,其中久泰能源、卫星石化、恒力石化、浙江石化、宝来石化等的新装置均计划2019年投产,涉及产能335万吨,该阶段成为继2014年之后的第二个投产高峰期。这一批新装置的投产预计将带动国内PP年产量增加200万吨,增幅为9.5%。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PE、PP等聚烯烃产能扩张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弱势,降低了企业扩张产能的成本;其二,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聚烯烃原料来源更加多元化,丙烷脱氢(PDH)装置运作成熟后,生产利润较高,获得企业青睐,尤其恒力等很多民营企业开始参与聚烯烃市场的竞争,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广泛。

“在产能增长的同时,下游需求增速却遇到了瓶颈。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我国出口到北美的塑料制品有所减少。另外,国内需求也很难大幅增加,房地产、汽车、家电等行业的需求相对稳定。市场供需的不对称,导致塑料化工价格承压。”道恩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书海表示。

对此,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华能源)市场部经理张新亚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表示,今年塑料化工需求整体不太乐观,去库存进度一直比较缓慢。

谈到中美经贸摩擦对塑料化工产业的影响,相关调研企业认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口和出口也要区别看待。

比较而言,进口方面的影响有限。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化工原料生产大国,但每年还有14%的PP和40%以上的PE需要从韩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从进口占比看,自美国进口的量总体较少。根据往年数据,我国从美国进口的PE、PP占总进口量的比例不超过10%。

出口方面则有所不同。美国公布的2000亿美元关税货物清单中涉及塑料制品的部分是80亿美元,占去年我国对美国塑料制品出口总额的43%,相当于国内塑料总需求的3.5%。

“我们公司的下游客户,特别是很多中小客户普遍反映,最近出口订单明显减少。”浙江特产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明说。

具体到品种,由于PE和PP的主要出口产品(如管材、包装物等)均在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导致下游企业订单大幅收缩,其受到的影响不容忽视,而PVC制品中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地板,但地板在PVC下游产品中的占比只有约9%,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市场竞争很激烈差异发展尤重要

东华能源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液化石油气综合运营商,去年的LPG贸易量突破1000万吨。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以液化石油气为主的烷烃资源进口、销售和深加工,主要利用丙烷脱氢装置生产PP,围绕着LPG产业向上下游延伸。

张新亚告诉记者,东华能源主要从北美和中东地区采购生产原料LPG,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从去年5月份开始,他们自北美采购的原料基本都在国际市场转口了,直接销到日本、韩国等地,进口到国内的是中东沙特、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货物,其中国际贸易和进入国内的LPG均为500万吨。“我们的转口贸易还是比较顺畅的,进口到国内的500万吨LPG,自用130万—140万吨,外卖360万吨。”

据了解,目前,国内PDH制聚丙烯的占比还不是很高,不到10%。这两年,由于相对原油制聚丙烯,PDH装置成本偏低,利润是最高的。不过,随着PP产能的增加,如果后期需求跟进不足,那么势必加剧行业竞争。张新亚介绍,PP贸易的毛利率较低,在行情把握不错的情况下,也只有千分之几。

浙江凯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凯利)是我国最大的BOPP薄膜生产商之一,成品以出口为主,目前企业产能为15万吨,其中4万—5万吨出口海外,剩余内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BOPP一年的出口量大概在22万吨。

“我们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不多,最高峰的时候,1个月也就150吨,相比12000吨的月度销售量,非常小,国际贸易摩擦对我们来讲影响不是很大。”该公司销售总监罗志伟表示。

“目前,上虞工厂有1条年产能4万吨的生产线。2020年之前,BOPP还有新增产能计划。”罗志伟告诉记者,浙江凯利不会盲目扩产,因为国内BOPP产能总体处于过剩状态。

据罗志伟介绍,投入新的生产线对企业来讲成本庞大,特别是这几年,国内制造业竞争激烈,加工费少之又少。BOPP效益最好的时候,加工费有6000元/吨,而最差的时候,只有1000元/吨。去年,BOPP加工费起伏很大,企业经营也面临较大风险。

“还好,我们倡导做海外市场,这是我们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另外,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会有一些新的、差异化的品种。”罗志伟笑称。

对冲风险能力升期现结合谋实惠

产能扩张、需求受抑,聚烯烃上下游企业经营困难。利用以期货为主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据张新亚介绍,东华能源对下游的销售,一半产品采用长约的方式,剩下的一半,在销售过程中,参考期货价格,在看多时,少卖一点,而在看空时,就多卖一点,下游随采随卖,每单的量不确定。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原集团)参与期货,主要是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参与交割作为常用方式。“比如原料焦炭的采购、产品PVC的销售等,为了避免原料价格和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套期保值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进一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我们推行了以期货为依托的长单销售定价模式,即基差合同的销售模式。”天原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基差销售合同仅约定提货月份、基差水平和点价期限,客户可以在规定的点价期限之前,参考期货市场交易价格,选中自己想要的价位进行委托点价。公司确认委托点价成交后,合同最终的现货交易价格为期货的点价价格加双方约定的基差。

“基差贸易我们也在做,去年和今年都参加了大商所的基差贸易试点。我觉得基差贸易以后会是一个趋势。”张新亚说,东华能源更多的是跟贸易商进行基差贸易,而跟下游加工企业进行的基差贸易较少。

“跟贸易商做基差贸易,我们是点价方。我们期货挂单,卖基差给贸易商。”据张新亚介绍,他们在跟下游客户报价的时候,客户也会参考期货价格,塑料化工期货对产业定价的影响很大。

罗志伟表示,现在,企业经营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利用,特别是期货衍生品推出以后,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讲,可以规避很多风险、节约很多资金。

“原来我们跟一些大的食品工厂合作,食品工厂的订单比较集中,他们会利用招投标的模式,销售一个季度的产量,甚至是半年的产量。我们去招标,就很困难。假如我们看中食品工厂的一个标,数量在3000—5000吨,由于上游企业非常强势,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和一些大的贸易商,我们想要拿货,就得得全额付款,而这样,我们的资金压力就很大。另外,场地也不允许。”罗志伟说,自从有了期货工具,就能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一来可以减轻资金压力,二来可以减轻场地压力。

实物交割是促使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交割月份趋向一致的重要保证。据上述天原集团负责人介绍,天原集团也积极参与交割,实现期货头寸与现货的灵活转换。他们通过交货或者接货丰富经营手段的同时,也强化了期货、现货市场的联系。

天原集团对期货这一金融工具的运用已经深入到了现货经营中。“利用期货,可以把握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与套期保值节奏。同时,再利用基差定价,锁定销售利润。相对而言,基差的波动幅度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要小很多。”天原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为更好地实现利润,他们利用期货工具,同时跟踪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动、研究分析基差走势,以把握销售节奏、制定销售策略、抓住销售时机,最终实现预期利润的最大化。

对下游用户来说,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卖货方不违约、不重新定价,下游用户反而能够享受成本的下降;价格下跌的时候,卖货方因为做好了空头头寸管理,在现货上的让利比较多,提高了下游用户的忠诚度。

对上游供应商来说,产品销售价格和成本能够及时测算,就更愿意和下游购货方进行合作了。

提及期货的魅力,宁夏英力特化工销售公司(下称英力特)副经理杨商辉感受颇深。作为国内大型PVC生产企业,英力特于2009年经公司董事会及国电电力批准,开始进行套期保值业务。2016年的套期保值规模才5700吨,2017年已经超过2万吨。截至2017年,公司累计获得平仓净收益3600万元。

“参与期货市场,得到了很多实惠。”英力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传统生产加工型企业,销售思路已经开始改变,慢慢参与到金融市场中,对金融衍生品有了更多认识,对商品期货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后,市场风险得到一定控制,提前锁定了部分利润。他认为,企业应该通过期货这个工具,更好地进行套期保值,在现货销售不好或是库存压力较大时,在远月合约上进行销售,提前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在他看来,期货市场完全影响和改变了原有的现货贸易思维。“期货品种没有上市之前,商家只顾埋头卖货,卖不动就堆在仓库里;生产企业只顾生产,库存高就降价、库存低就涨价。而现在,期货能够更加公开透明和准确地反映现货市场变化。”

法人客户热情高品牌交割显身手

据张新亚介绍,东华能源已经初步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对产业发展肯定是有利的,现在聚烯烃产业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规模在逐步扩大,最开始以期货公司风险公司为主,之后贸易商也参与进来,现在,中大型下游工厂、上游工厂也陆续进来了。”

东华能源期货套期保值的积极性相对较高。据记者了解,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都进行了套期保值。“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必然会走向基差交易。”张新亚认为。

实际上,大商所塑料化工期货市场的持续发展,带动了产业客户的积极参与。2018年,近8000家法人客户参与塑料化工期货交易。2007—2018年,法人客户年均增长率约为40%。2018年,LLDPE、PVC、PP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超过50%,同比分别增长5%、7%和6%。

2019年前5月,LLDPE、PP和PVC期货日均成交量(单边)分别为17.22万手、28.58万手和15.15万手,其中LLDPE、PP同比增长7%和58%;日均持仓量(单边,下同)分别为30.08万手、29.01万手和24.81万手,同比增长12%、8%和44%。从市场结构看,2019年前5个月,LLDPE、PP和PVC期货的法人客户日均持仓量占比分别为56%、51%和55%,法人客户已经成为期货交易的主力。

在交割方面,大连塑料化工期货累计交割204万吨,其中LLDPE、PVC和PP期货交割量分别为96万吨、81万吨和26万吨,交割过程平稳顺畅。随着塑料化工期货品种活跃度的提高,LLDPE、PVC和PP交割库扩增至32家、乙二醇交割库为16家,交割区域也由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延伸至西南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PVC期货成交量、持仓量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2015年实施的品牌交割制度。2017年,PVC期货新增内蒙古鄂尔多斯、唐山三友两个市场认可的注册品牌,有效扩充了交割品范围。2019年,新增君正、青峰、金路、三友4个免检品牌。目前,PVC期货有包括5个免检品牌在内的13个注册品牌。近年来,PVC期货套期保值效率超过90%,期现价格相关度超过80%,与施行注册品牌制度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为适应现货市场变化、深入服务塑料化工产业客户,大商所将继续推进合约制度优化,进一步降低产业企业套期保值成本,如继续优化PVC期货交割品牌制度,加强品牌管理,动态调整交割品牌。在此基础上,将交割品牌制度推广至LLDPE、PP品种,对部分市场认可的主流品牌施行免检制度。同时,大商所正在研究试行贸易商免检制度、贸易商厂库制度等,完善制度体系;在塑料化工期货上设置仓单服务商,鼓励客户参与近月合约交易,提高企业套期保值效率。

相关调研企业表示,品牌交割、贸易商厂库制度的推出和完善,将进一步帮助塑料化工产业链企业降低套期保值成本、更好地抵御市场波动。

期货日报
相关产品
塑料
关注(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