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记者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了解到,采用该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广东省博罗县建设的千吨级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DME)示范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实现全流程贯通。这标志着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技术初步具备产业化能力,对生物质化工的高端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以木粉、秸秆、谷壳等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流化床气化与焦油催化裂解造气作为气头,实现了在千吨级装置上由生物质一步法合成绿色燃料二甲醚。该套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该系统采用低焦油流化床富氧-水蒸汽复合气化、粗合成气一步临氧重整调变和一步法二甲醚合成等关键技术,用木粉等生物质原料生产二甲醚。约7吨生物质原料可生产1吨二甲醚,二甲醚纯度达到99.9%,系统可实现电及蒸汽自给,能源效率达38%以上。
据了解,采用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在国家原料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已具有可观的利润空间,其规模放大后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专家认为,该技术适于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广。该装置的建设得到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的资助。
目前我国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煤炭,但由于煤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而生物质是唯一可生产液体燃料的可再生碳资源,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其利用量还不到1%。我国生物质资源相当丰富,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将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质能源转化为二甲醚等清洁燃料,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