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出口困局将加速中国农药出口转型
2009.01.04   点击166次

“虽然今年下半年农药主要出口产品遇到很多困难,但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刚性需求仍在,从天堂到地狱的市场变化其实是中国农药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难得机会”。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农资发展论坛上,中国农药界人士纷纷表达这个观点。

2008年中国的农药市场,特别是农药出口市场上半年一片涨声,年末则大范围叫跌,经历了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受。以中国农药的最主要出口产品草甘膦原药为例,2006年底3.1万元(吨价,下同)开始,2008年4月达到12万元的价格顶峰。但今年5月份草甘膦价格即开始下降,基本以每月1万元的速度快速下滑,到目前已经跌至开票价2.5万元、不开票价2.2万元的地步。这个价格,已经低于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成本。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贵标处长介绍,中国农药产量过剩,三分之二产品依赖出口。而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石油和化工商品部主任周纯对草甘膦情况说得更加具体——中国85%的草甘膦产品靠出口,2008年1~10月,共出口了近20万吨,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这10个月草甘膦的出口金额达到21亿美元,在石化出口产品中居第三位。而近两年国内草甘膦产业在市场拉动下全速发展,国内已经拥有近60万吨的草甘膦原药生产能力,今年年底新增产能就达到24万吨。而全球市场需求仅50万吨。

面对目前市场的困境,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农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是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竞争力难得的机会。周纯认为,草甘膦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使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一些实力弱的企业或将迅速退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叶贵标则认为:农药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它挽回的粮食损失大约为10% ~15%。在全球粮食需求不断上升、粮食危机警钟不断敲响的今天,农药是一种必需消费品,世界对农药的需求是刚性和不可逆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农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单兵作战等是国内农药业的“短板”,联合是国内农药走出严冬的必由之路。目前农药国际市场状况为行业整合和提升提供了契机,将加速整合的进程。国家陆续出台鼓励农药出口的宏观政策以及国内拥有一批外向型企业和懂技术、懂法规、懂国际贸易的人才队伍,是农药出口的保障。他认为,对农药出口而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是续写中国农药出口辉煌新篇章的两大武器。

中国农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