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安徽着力破解化肥涨价困局
2008.04.01   点击197次

“虽然化肥价格上涨比较明显,但整体上看,我省化肥供应基本可以满足需要。”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无论是农民、化肥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认为供应不是问题,不存在买不到化肥的事情。

“价格虽然上涨,但销售并没有断档。”肥西县严店乡从事化肥经营的老板苏少山告诉记者。在他的店面里,记者看到各类复合肥、尿素等堆满了整个屋子。在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经营化肥已多年的汤老板说,现在销售的多数都是年前进的货,够卖的。

“预计今年,安徽省化肥生产将在上年850万吨总量的基础上继续增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中尿素年生产能力预计会超过240万吨,小氮肥企业生产200万吨,安庆石化生产40万吨。

从需求来看,预计今年我省春耕期间用肥约280万吨,其中尿素约90万吨。在今年出现雪灾的情况下,我省前两个月尿素产量为40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生产能力可以满足需求。同时库存也较为充裕,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库存化肥达63万吨,比去年增长34%。现有的产量和库存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实际上还存在非农用消费,如大量的工业用尿素和复合肥原料消费等,以及销售出省、供应出口等。”业内人士介绍,但这些都不会影响整体的供需平衡,化肥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不会出现农民买不到的情况。

涨价没有获益者

“供需总体平衡中,价格却不断上涨,问题在于成本上涨的推动。”临泉化肥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拿尿素来说,煤炭和原油提炼的各类化工品是主要原料。去年一吨煤炭只要700多元,现在要1100多元;纯碱去年为1200元一吨,现在则上涨到近1800元一吨;醋酸的价格上涨幅度更大。“原材料涨价这么厉害,企业也只能提高化肥价格。”该负责人说。

再拿复合肥来说,其主要原料为氮、钾和磷。其中钾全国一年需求量逾1300万吨,其中约100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近一年来国际钾价上涨迅速。磷资源,我国已由原来的出口国成为进口国,磷资源整体处于紧缺状态,由此带动复合肥价格不断上涨。

“化肥厂没有从涨价中获利,因为‘限价’,成本上涨还压缩了利润空间。”一位化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农民为农资涨价叫苦不迭之时,生产企业同样面临考验。

成本上涨反映到经销商那里,就是进货价格上涨。“拿45%的复合肥来说,山东鲁西化肥厂现在的进货价为296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0%以上。”在省内最大的农资流通企业之一的辉隆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的氮肥现在为2040元/吨,比春节前上涨近20%,进口磷肥现在为4450元/吨,春节前为4100元/吨。“由于国家对销售环节的利润是有控制的,因此销售企业没有从涨价中获利。”该负责人称。

一些个体销售商对涨价更是担惊受怕,苏少山告诉记者,现在价格太高了不敢进货,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卖一袋复合肥,只能挣2块钱左右,“尿素涨价另一个原因是出口量大,淡季储备不足。”辉隆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11月至来年2月应是储备时节,但去年下半年起尿素国际需求强烈,价格日益走高,大量尿素出口。而国内看到尿素价格过高,不敢储备怕错过时机。

愈演愈烈的农资涨价中,无论是生产企业、经销商还是农户,都没有获得多少利益,而上涨的成本沿着产业链最终转移到农户头上,使其成为最严重,或许也是唯一的利益受损者。

“限涨”要抓源头

针对当前状况,省物价局已要求尿素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对我省生产的磷酸二铵,提价要向省物价局提价申报,其出厂价格最高每吨不超过4100元;对我省生产的磷酸一铵和复合肥,提价要进行调价备案。

此外,安徽省还加强对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目前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正在全省范围开展对化肥价格的专项检查。

然而无论是销售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表示,目前的“限价”虽然有助于形成对价格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农民利益,但简单的“限价”无法让化肥厂家化解成本上涨因素,甚至会使一些商家退出农资供应领域。

采访中记者发现,尿素的实际出厂价已经高于国家规定的价格,不少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执行价格政策,销售价达1920元/吨以上,甚至不少已经突破2000元/吨。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农资涨价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一家化肥厂负责人提醒说,在燃煤、天然气、油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以及运费上涨的情况下,只对化肥限价不太合理。而现在很多化肥厂除了生产化肥外,还有其他产品,如生产化肥没有利润,企业可能会转产其他化工产品,导致化肥产量降低,危及供应。

“要稳定化肥价格,首先要稳定化肥成本。”业内人士表示,国家要对源头成本价格进行调控,只有将原料价格稳住,配合“限价”才能实现化肥价格基本稳定。

对当前正在实施的化肥价格政策,也有企业希望适度予以改革。如尿素1500元/吨,上下浮动15%的政策,有企业认为脱离目前实际;再如工业用尿素同样限价,不符合国家为“三农”考量而制订尿素价格政策的出发点等等。

此外,有专家建议,在扶持农业的政策上,不仅需要扶持终端,在农资等中间环节也要有配套政策,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维护农资企业的合理效益。“例如可以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扶植,可以根据成本上涨的程度确定补贴额度,让农资出厂价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可以稳定销售价。”专家表示。“针对化肥消费的季节性特点,国家还要加强化肥淡季储备。”专家称,以尿素为例,我省仅仅是春耕期间消费就占全年的40%以上。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储备制度,加大价格调控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淡季储备,旺季投放,对价格进行干预。

安徽省正采取稳价措施

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侵蚀农民利益,并倒逼影响着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运行,稳定农资价格正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当前工作重点,业内人士也呼吁要尽快建立稳定农资价格的长效机制。

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将立即采取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10项综合措施,化解农资涨价影响,调动各地重农抓粮积极性,其中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将新增156亿元,达到638亿元,使每亩补贴额由原来的17元增加到40元。

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安徽省立即召开会议,对稳定农资价格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省财政厅表示,我省将全力把惠农政策落实好,确保政策不缩水、不走样,近几天就将出台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实施细则,尽快将补助落实到村到户。

而在此之前,3月11日,安徽省已召开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会强调,今春将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监管等,坚决杜绝因农资质量问题而发生大的坑农害农事件。随后,省供销社发出通知,要求全省供销社及农资企业采取措施,做好化肥供应和稳定价格,确保春耕用肥需要。3月24日至25日,省领导在调研时,要求各地要按照“保量、稳价、打假、服务”的要求,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尽快建立稳定农资价格的长效机制。“农资价格问题不是偶然和短期问题,回顾近年每到春耕时,农资价格都会出现上涨。”业内人士表示,这表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式解决方式,已适应不了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

专家称,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而农资价格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目前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较大的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农资价格问题,摸清农资价格变动规律,切实把工作做在前头,认真研究农资生产、供应、消费的各个环节,制订出稳定农资价格的长效机制。

化肥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