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全球聚碳酸酯(PC)工业正走向新的发展平衡
2007.09.14   点击165次

聚碳酸酯(PC)因其良好的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以及广泛的工业用途而受到追捧,特别是在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需求量快速增加。世界各大聚碳酸酯(PC)生产厂家,纷纷以中国为中心部署新建和扩建计划,以迎合市场的巨大需求。至2008年将有不少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世界聚碳酸酯(PC)供应紧张的局面可能得到缓解,但随着欧美、亚洲企业(尤其是中东企业)日趋激烈的竞相扩能,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很快就被打破?专家表示,世界聚碳酸酯工业寻求新的发展平衡。

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都以双酚A为主要原料。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国成最具潜力消费市场:聚碳酸酯(PC)用途广泛,其应用范围涵盖光学、电子电气、办公自动化、挤出膜片、汽车、机械、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其中光学和电子电气是其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各占总消费量的近1/4。2005年世界聚碳酸酯(PC)需求中,电气电子为63万吨、24%,光学设备为65万吨、25%,汽车/机械为30万吨、11%,医疗器械为10万吨、4%,薄膜/板材为47万吨、18%,其它48万吨、18%,总计消费量达236万吨。

电气电子市场主要是受以超薄型电视为主的数字家电液晶显示用高性能薄膜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推动;而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壳体材料和液晶盘也需要采用增强型PC材料,液晶盘中的光导板、反射板、扩散板等部件则要求有一定的光学特性。另外汽车领域的应用正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最初聚碳酸酯(PC)主要用于车灯透镜、合金材料等内外装饰,最近发展到在消音、减震等吸收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而扩展到敞蓬车顶、后车窗等大型树脂玻璃部分。随着新用途不断开发,汽车对PC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

亚洲尤其是中国将成为推动聚碳酸酯(PC)消费的最主要力量。预计2007年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约6~8%,新增需求达20万吨。其中欧洲、美国、日本的需求增加约4~6%,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的需求年增量高达8~11%。中国市场尤其令人瞩目,由于IT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许多厂家已经把生产基地从欧美和日本向我国转移,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需要进行大量的基本设施建设,使我国聚碳酸酯(PC)市场前景光明。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特别是我国聚碳酸酯(PC)投资不断,许多国际跨国公司前往中国设厂。

在产能扩建持续高温情况下,亚洲将晋升全球聚碳酸酯(PC)制造中心。全球聚碳酸酯(PC)产业的扩建潮始于2005年,这年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西班牙扩建了14万吨/年装置、日本帝人化成公司在中国开始兴建一期5万吨/年装置,以其为代表的各大公司陆续兴建聚碳酸酯(PC)装置,使当年的世界生产能力突破了300万吨/年大关,达到了325万吨/年、较上年增长6%。而产能的增幅依然远远落后于当年需求的快速攀升,2005年世界聚碳酸酯(PC)需求增加145万吨达到263万吨。本来较为平衡的供求关系,因一些公司装置出现事故减产而呈现出紧张势态。

2006年,聚碳酸酯(PC)主要生产原料双酚A价格的回落,暂时缓解了紧张的供需环境,然而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需求依然保持迅猛增长态势,2006年消费增长20多万吨,产能扩建因此依然如火如荼。2006年全球聚碳酸酯(PC)生产能力比上年增加3%,达到334万吨/年,其中:亚洲136万吨/年,占41%;美洲87万吨/年,占26.5%;欧洲111万吨/年,占33%。亚洲已成为世界聚碳酸酯(PC)的生产中心。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环氧树脂头号生产、消费大国,双酚A也随着德国拜耳装置的投产进入大发展领域。

亚洲地区作为各大公司投资的重点,从最早的日本三菱、帝人和德国拜耳,到后来者萨比克、伊朗PCCI,都在争抢在该地区的领先地位,各大公司聚碳酸酯(PC)产能也随之变化。其中:三菱集团投资主要集中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1998年在泰国建设6万吨/年装置、2003年建成8万吨/年产能、2006年增建2万吨/年装置,2002年在韩国建设3.5万吨/年C装置,计划2008年在日本北九州黑崎县兴建6万吨/年熔融法装置;帝人集团1999年在新加坡建设5万吨/年装置、2004年产能提高到20万吨/年,2005年在我国新建5万吨/年装置、2006年再建5万吨/年装置、2007年启动三期6万吨/年工程。拜耳集团2000年在泰国建5万吨/年装置,2006年在上海建设10万吨/年装置、2008年产能计划扩大至20万吨/年;LG-陶氏公司(韩国LG化学与陶氏化学合资企业)2001年在韩国投产6.5万吨/年装置、2006年产能扩建至8万吨/年、计划2009年建成16万吨/年装置;台湾旭美化成2002年5万吨/年装置开工生产、计划产能2008年达到15万吨/年;台塑出光2001年5万吨/年装置投产、2003年又建5万吨/年装置、2007年后仍计划再扩产。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在获得旭化成公司熔融法特许的聚合工艺后,也有新建装置的计划。如伊朗PCCI公司拟于2007年新建2.5万吨/年装置;韩国湖南石化公司计划2009年投产6.5万吨/年装置,初步定于2008年6月试车;沙特的萨比克公司在2009年也有新建计划。从以上一系列扩产计划可以看出,亚洲这股扩建热潮依然没有降温态势,反而愈演愈烈,预计2007年末亚洲聚碳酸酯(PC)产能将达到157万吨/年,在全球356万吨/年总生产能力中居各大洲之首;2008年后亚洲仍陆续有新的建设计划,预计2010年供应能力将大幅超过200万吨/年。

除亚洲外欧美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PC产能。GE集团2002年在美国建成7万吨/年装置;2003年在西班牙扩建14万吨/年产能;拜耳公司2002年在比利时建设3万吨/年装置,2006年在德国扩建了2万吨/年产能;陶氏集团于2002年在美国增建5万吨/年装置等。2006年美洲聚碳酸酯(PC)生产能力为87万吨/年,欧洲聚碳酸酯(PC)生产能力为111万吨/年;2007年以后美国和欧盟没有新的建设计划公布,只有俄罗斯的喀山Orgsintex(KOS)拟在2008年引进日本旭化成公司技术专利,计划在鞑靼自治共和国首次兴建7万吨/年生产装置。整体看来2007年前世界供不应求的局势将在2008年后,因新增产能的投产而有所缓解,但随着需求的不断攀升2010年又会再次出现供求紧张;如果东亚和中东地区因供应暂时短缺而加入“扩建大军”,不排除在2009~2010年新产能同时释放而造成供应过剩。

聚碳酸酯(PC)树脂生产工艺分为界面聚合法和熔融聚合法(酯交换法),开发较早的厂家大部分应用界面聚合法生产,而近期新建项目多采用熔融聚合法。熔融聚合法一般在聚合时不使用溶剂,只将粉末中间体在高于熔点下呈熔融状态反应制成球状体。虽然使用此种工艺会使生产品种有限,但方法简单、可靠性强。GE集团在日本千叶和西班牙的工厂,三菱集团的黑崎厂,拜耳公司在中国和欧洲的工厂,以及台湾旭美化成等公司的工厂都采用了这种工艺。现在全球聚碳酸酯(PC)树脂的生产能力中采用熔融聚合法的约占10%。有理由相信2008年以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新建设备多数采用熔融法生产。

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