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游产品延伸可有效解决产能过剩
近几年,我国甲醇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多个大型甲醇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此,业内人士提醒,凡事有度,盲目的投资建设很可能为未来的市场埋下隐患。
神华宁煤集团项目部总经理孙照亮介绍说,世界甲醇生产格局的变化导致消费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已由甲醇自产自给国转变为主要进口国,加拿大、东欧、中东等国家成为甲醇的主要生产国。目前,我国甲醇生产企业大约有200家,但是整个甲醇生产格局呈现出规模小、分散化的分布特点。产能在10万吨左右的只有中石化集团的四川维纶厂、大庆油田甲醇厂、上海焦化公司、榆林天然气化工公司、长庆油田中国天然气公司青海分公司等几家。2005年我国甲醇实际产量为535.6万吨,比上年增长21.6%,甲醇进口量为136.03万吨,出口量为5.45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甲醇消费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甲醇需求量将达到934万吨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甲醇消费国。
与甲醇消费量增长相比,国内甲醇的产能也在迅速提高。由于利润可观,目前国内出现煤化工企业一窝蜂上马甲醇项目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建的甲醇生产能力最低达到1300多万吨,拟建的有2000多万吨,按照在建甲醇项目以及已经规划的建设项目产能计算,到2010年,全国甲醇年产能将达到5000多万吨。孙照亮对此表示忧虑:“这将造成我国甲醇产能的迅速过剩。”他分析说,甲醇目前虽然利润可观,但无序发展将会出现很大的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国内甲醇行业供不应求的状况将发生变化,迅速提高的产能将很快超过市场的需求。甲醇项目的投资过热,必然会导致甲醇市场竞争异常惨烈,直至企业受损。因此,对于甲醇项目建设,投资一定要谨慎。
神华宁煤集团总经理王俭认为,解决甲醇产能过剩的途径,一是控制建设规模,二是向其下游产品——二甲醚延伸。我国大批甲醇在建项目即将投入生产,甲醇原料生产产能正处于迅速上升时期,而对附加值高的甲醇下游产品——二甲醚的开发能力则相对弱势,规模过小。因此,推进煤气多联产技术,适度发展“甲醇-二甲醚燃料”路线,调整好“甲醇-二甲醚”合成工艺的生产,避免甲醇产能迅速过剩是当务之急。同时,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环境等条件,适当加快二甲醚发展进程,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王俭介绍说,与甲醇相比,二甲醚在我国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很大的生产潜力。目前,全球的二甲醚生产能力仅为20.8万吨,其中,亚太地区二甲醚的生产能力占全球产能的32.3%,产量约为4.2万吨。二甲醚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已成为欧美一些国家煤化工领域中的一个投资热点。现在国外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DOPNT公司、荷兰AKZO公司和德国DEA公司,其中德国DEA公司生产能力最大,年产量为6.5万吨。
当前世界上50%的二甲醚用做溶剂和气雾剂的推动剂,35%用于生产硫酸二甲脂,15%作为燃料和其它用途。据预测,二甲醚作为柴油的主要替代燃料,未来几年仅亚洲地区的年需求量就将达3000万吨。我国目前有20多家二甲醚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约为1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但生产呈小规模、分散化状态,仅有山东久泰、四川泸天化两家实现了两万吨产量。随着我国石油消费的迅速增长,二甲醚作为一个清洁型的替代石油能源和良好的掺烧能源,需求量将会日益增长。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预计2010年柴油消耗量将达到1.1亿吨至1.17亿吨左右,每年需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和成品柴油。如果按照二甲醚对柴油的替代率为5%计算,到2010年国内对二甲醚的需求量将达到674万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甲醇-二甲醚”项目销售处副处长黄斌经过对华东、华南市场的二甲醚市场调研获悉,目前仅华南市场对二甲醚的需求量就达100万吨左右。由于国内二甲醚企业生产规模太小,二甲醚的需求量却很大,短时期内二甲醚供求比例严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