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在建装置的陆续投产,丙酮生产能力在近期内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自给率将大大提高。而与此同时,国际上新建、扩建的丙酮装置也几乎都集中在亚洲地区,预计2006年将出现过剩。因此,业内专家建议:我国丙酮新增装置应采用异丙苯法生产工艺,以避免单纯生产丙酮的市场风险;同时除配套建设双酚A装置外,还应考虑配套建设甲基异丁基酮(MIBK)装置,使丙酮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实现一体化。
我国丙酮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采用的发酵法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近年来,随着异丙苯法(该法生产1吨苯酚可产0.6吨丙酮)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丙酮生产能力不断增加。1995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只有8.3万吨,但2005年已增加到41.7万吨;1995年,我国丙酮产量只有8.73万吨,而2005年约为28万吨。2000-2005年,我国丙酮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5%。其中,采用异丙苯法生产工艺的有4家,生产能力合计为31.2万吨/年,约占丙酮总生产能力的74.8%。
近年来,随着我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涂料以及双酚A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丙酮消费量的不断增加。1996年我国丙酮表观消费量为15.57万吨,2001年达到29.67万吨,2005年增加到61.7万吨。2000-2005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2.64%,产品自给率却由2000年的56.2%下降到2005年的45.4%o。
由于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国每年都得大量进口。1996年我国进口丙酮10.14万吨;2004年达到25.43万吨,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0.78%;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33.74万吨,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1.35%。2000-2005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7%。在进口的同时,我国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0.04万吨。
目前我国丙酮拟建和在建项目还有:香港建滔集团在广东番禺新建的7.6万吨/年装置,将于今年7月投产,该公司还计划在常州新建一套7.6万吨/年装置;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计划将现有生产能力扩建到10万吨/年;中石化沧州炼油厂、福建炼化公司、沈阳化工集团公司以及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也准备新建丙酮生产装置。预计2006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将达到54.7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75万吨。
作为溶剂,丙酮主要用于涂料、农药、医药等领域。2005年我国溶剂消费丙酮约占丙酮消费总量的73%。另外,2005年我国采用丙酮氰醇法生产的MMA消费丙酮的量约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9%。
丙酮是生产双酚A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国双酚A生产能力为5.5万吨/年,产量约为4万吨/年,消费量约占丙酮消费总量的2%。2005年我国双酚A及其主要下游产品(环氧树脂及聚碳酸酯)的进口量达到约127万吨。随着我国双酚A下游产品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在电子、建材、汽车工业以及通讯、计算机等领域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我国双酚A需求的急剧增长。预计今后几年,双酚A将成为我国丙酮下游产品中重点发展的品种之一。
MIBK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MIBK表观消费量约为4万吨/年,2005年进口量达到3.87万吨,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今后随着新建MIBK装置的投产,丙酮在MIBK方面的消费量将有所增加。
预计到2010年,我国丙酮总消费量将达到约90万吨,届时仍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丙酮用于溶剂的消费量所占比例过高,而我国双酚A、MMA、MIBK产业还不够成熟,对丙酮的消费量不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预计未来5-10年,我国丙酮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双酚A、MMA及MIBK等产品对丙酮消费量所占比例将会明显增大。
虽然近年来我国丙酮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前景较好,但由于全球丙酮生产能力近年来增长很快,预计2006年将出现过剩,且新建、扩建装置几乎都集中在亚洲地区,新增丙酮产品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我国市场。另外,随着我国在建丙酮装置的陆续投产,国内自给率将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由于近几年丙酮市场需求的最大增长来自双酚A及其衍生物领域。因此专家建议我国新增的丙酮生产装置,最好采用异丙苯法生产工艺,以避免单纯生产丙酮导致的市场过剩;装置建设地点应充分考虑原料供应及附近市场需求,最好采用上下游配套方式,以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另外,在建丙酮装置的同时,企业除可配套建设双酚A装置外,还应考虑配套建设MIBK装置,努力减少双酚A产业发展可能对丙酮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