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润滑油市场注定波澜起伏:基础油涨价风潮,带来市场大洗牌;国内润滑油品牌与国外大牌高端市场竞争升级,节能环保产品成为市场新贵;壳牌收购统一,凸现了上游资源对润滑油生产商的决定性作用。而在这些看似纷杂的市场活动背后,可以看出国内润滑油市场在沿着更规范、更高效、充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前进。满足市场真正需求,成为评判一个润滑油企业是否能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立足的标准,以昆仑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成为是其中最活跃的生力军。
动势:润滑油产销一路走高,价格趋于平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今年1-9月份共累计生产润滑油43.19万吨,比去年同期的42.70万吨增加了1.10%,1-9月累计进口润滑油16.3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6.09万吨,增幅约19.05%;累计出口润滑油5.4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95万吨,增幅达21.31%。由此可见,2006年,我国润滑油市场的需求一路走高、持续增长。
2006年全球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国际油价不稳定导致基础油价格升高,中国石油和中石化也对基础油实行控销,成本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润滑油巨头以及几大国外品牌于今年上半年纷纷提价。据统计,一季度统一润滑油平均涨幅达到40%,美孚累计涨幅达到30%,壳牌累计涨幅达到20%,国内其他润滑油品牌的涨价幅度也达到20%。
值得关注的是,价格上涨并未导致全国润滑油销量降低。相反,伴随涨价而来的是润滑油市场的销售火爆。昆仑包装产品的销量在今年上半年增长了150%。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的确包含商家借涨价之际,趁机囤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是由于上半年基础油的限销,国内许多杂牌润滑油厂商纷纷断粮倒闭,在日益规范的环境中,市场的真实容量得以凸现。
到今年下半年,市场上润滑油价格趋于稳定。这一是由于市场对上半年囤货的消化导致需求有所下降,二是由于下半年基础油价格走低,厂家成本下降所造成。
趋势:节能环保产品成新贵、车油合一是必然
2006年是润滑油新品迭出的一年。在各润滑油生产商研发的新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所有新品都是围绕着节能环保这一大特性,这是润滑油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环保新标准出台,以及向国外环保标准靠拢的要求必然推动环保产品的大力推广,同时,能源压力对润滑油节油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厂商纷纷开发具备节油性能的产品以增强卖点。昆仑润滑油公司成功开发出适用于中国高烯烃含量汽油的第四代汽油清净剂。这一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供给城市清洁汽油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国内润滑油的生产正在日益摆脱以往单纯从润滑油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生产的模式,而向国外润滑油厂商靠拢,走车油合一的路子。这种趋势在06年表现得愈加明显,可以从各润滑油厂商同OEM商的频繁深入合作上看出。
昆仑润滑油于今年初正式成为德国道依茨柴油机的装车、服务指定用油。此外,昆仑还拥有一汽、重庆建设摩托集团等OEM用户。同时,昆仑还与启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了进行合作的框架协议。与整车厂商进行合作,使润滑油厂商有机会从发动机的研发开始入手,根据发动机的性能研发与之相匹配的润滑油,从而直接进入该汽车的初装用油和服务用油体系,是拓宽市场份额最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竞争:零售店成铺货新渠道,形象店提升品牌知名度
随着国内私车普及率的提高,尤其是高档轿车拥有量的增多。在消费者心目中,车用润滑油已经逐渐成为日用消费品。虽然目前国内的润滑油消费还无法成为国外那样的自助式换油,但是这个趋势已无法避免。因此,形象店和终端零售店成为各润滑油厂商拼抢市场的重要战场。
自今年3月份,统一润滑油“千家店”建设计划全面启动,埃克森美孚年内将在中国新开设100家润滑油销售店。昆仑润滑油于今年年初开始面向广大经销商征集柴油机油换油中心好店址,打出形象牌。
焦点:着力打造品牌,瞄准高端进军
国内润滑油市场利润依然遵循“二八”原则,即国外品牌只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但却攫取了80%的利润,国产品牌所面临的尴尬现状原因就在于国外品牌对高端市场的掌控。高端市场不仅利润丰厚,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品牌形象和长远发展的意义。为此,国产品牌也各自发力,向高端进军。而取得各大汽车厂商的认证是进军高端的敲门砖。在这方面,昆仑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昆仑继取得大众、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认证后,又于今年正式成为德国道依茨柴油机的装车、服务指定用油。同时,昆仑还顺利通过国际权威资质认证机构中国方圆认证中心的三证(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外审。凭借这张“通行证”,今后昆仑润滑油挺进国际润滑油市场将通行无阻。
当2006年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喧嚣渐入尾声,各润滑油大牌正面对即将到来的2007年蓄势待发。经过了2006年资源、营销、品牌战的洗礼,相信中国本土润滑油品牌将有更好的表现与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