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下滑应尽快完善出口政策
近期在“稀土之都”包头市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下滑幅度较大,专家呼吁,我国应尽快完善出口政策,有效防止稀土资源流失。
据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张宏江等专家介绍,2005年我国产稀土矿产品11.9万吨,同比增长21%,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2.7%,其中出口稀土及应用产品约5.53万吨,同比增长11.43%。目前国外90%以上的稀土从我国进口。虽然需求量连年增长,过去7年内稀土出口价格却连年大幅下跌。因价格低廉,部分发达国家已限制或停止本国稀土矿山的开发,转而从我国进口。
据专家介绍,1990年我国出口中、低档稀土产品6100吨,每吨平均1.36万美元。2001年之后价格开始明显下滑,2005年出口量增至5.53万吨,主要为深加工的稀土金属、永磁体等新材料产品,平均价却降至每吨7322美元。如果考虑到过去几年内美元大幅贬值,降幅则更大。
此外,1998年以来,我国对稀土产品出口实行配额限制,杜绝稀土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以保护资源,督促产业升级。国外企业为规避出口政策,纷纷在我国稀土产区投资设厂,目前仅包头地区就有外资稀土企业10多家。专家介绍说,很多外资企业将稀土金属进行简单加工便运往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
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等专家呼吁,我国应尽快对各类稀土产品的战略价值进行评估。镧、铈占我国稀土储量的80%左右,储量大、销售不畅且价格低迷,可适当放开出口。钕、铕、镝、铽等储量小,尤其是南方离子型重稀土矿世界罕见,应严格限制出口。同时,每年对稀土新产品进行评审后划定出口范围,对出口种类实行动态管理。
此外,目前稀土产品出口目录应进一步细化。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新产品也不断涌现。目前出口时仅将稀土产品简单分为氧化物、盐类和金属三种,管理不便。有关部门应根据每种稀土产品的战略价值制定更细致的管理目录。同时,国家应及早出台政策,对稀土出口价格进行指导和限制,逐步扭转垄断资源却无出口定价权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