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表面活性剂工业体系,能够生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4大类、45个分类、130个小类的4714种表面活性剂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军工和日常生活等领域。2005年我国表面活性剂产量达301.8万t,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工业表面活性剂占我国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47.55%增长到2005年的72.26%。
1.高端产品稀缺
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新一代产品产量偏小,第一代传统产品占我国表
面活性剂总产量的75%左右。减水剂类表面活性剂是国内最大的一类表面活性剂产品,2005年其产量达127.0万t,占我国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42.1%,其中第一代减水剂萘系表面活性剂占减水剂总产量的80%,而第三代羧酸盐型减水剂仅占5%。目前,我国常规表面活性剂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高端表面活性剂产品仍需大量进口,如洗涤化妆品用的高档新调理剂、化纤油剂用的耐高温的平滑剂、软质聚氨酯泡沫用的匀泡剂、耐强碱耐高温渗透剂用的聚醚等主要依赖进口。
表面活性剂行业存在“新产品开发的多,产业化的少,科研成果多,工业化的少”的现象,亟需促成研究、开发、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增加高端表面活性剂产品的产量比重。其中淀粉酯化、醚化、交联、接枝的二元或多元复合改性的改性淀粉在造纸、纺织、食品、医药、水处理等方面有广阔的市场,应作为今后开发应用的重点和方向。
2.产业规模小,行业分散
2005年我国生产的4714种表面活性剂产品中,产量超过10万t的仅有12种,1万~10万t的有27种。单个品种产能规模小、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表面活性剂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005年我国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已达3321家,比2000年的1452家增长了128%,但尚无跨国公司,多数企业以复配产品为主,同时仍有大量企业仅作为表面活性剂原料及国外高新产品的代销或合作经销者存在,竞争力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