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剂仪器网
位置:首页 > 资讯 > 能源环保
生产高峰可能将会到来石油供求平衡面临两难
2006.05.31   点击168次

5月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一直在每桶70美元左右的高位上徘徊。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决定:自5月24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自去年以来,中国已先后五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高油价之痛,不仅是普通消费者的不能承受之重,也灼伤了与石油有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企业,甚至包括风光一时的石油巨头。

同时,高油价的影响,也使得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安全更加敏感。而自从海湾危机以来,石油更是被翻译成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代名词。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石油进口的增加,中国石油企业开始活跃在世界各地,以各种方式“找油”,这是不是好的选择?中国企业如何成为国际性公司?中国政府日益活跃的石油外交,由此带来的国际关系将如何发展?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上述等问题,近期本报记者受邀前往欧洲进行了两个多星期的调研,参加了第7届国际石油峰会和能源俱乐部的两个会议;拜访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能源署(IEA),其中与IEA署长Claude

Mandil交谈,介绍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减低能耗问题,与常务副署长William

C

Ramsay共进午餐,探讨中国如何加入国际能源组织的问题;在欧洲采访期间,还与各国专家就中国崛起及其能源需求增长对全球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交谈;参观访问了英国石油公司(BP),与多位集团副总裁、部门主任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的运作。本报将对此进行系列报道。

伴随着高油价的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安全更加敏感。

能源安全经常被定义为获得充足、可靠、合理价格的能源供应。达成的共识认为,全球石油市场稳定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因为世界仅有一个石油市场,任何一国的石油安全都取决于全球的市场稳定。

目前流行的看法认为,保证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运行,消费国和生产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消费国应该努力做到多元化、发展替代能源、节约能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这些都是能源安全的基础,也是国际石油市场安全的基础。生产国的措施是增加投资,保障供应安全。

但是第7次石油峰会上,消费国充分表达了对需求安全的担心。稳定石油市场的安全,目前OPEC和IEA两大机构起着主导作用,国际能源署力图提供石油供应安全,而OPEC则提出需求安全,而两者结合起来还远远没有覆盖到重要的生产国家和新出现的消费国,如俄罗斯和中国。

如果说上个世纪70年代80%的石油是消费在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现在接近50%消费在这些成员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整个亚洲所占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加;另外,更大的石油生产国出现,特别是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

消费国与生产国的戏剧性变化,预示国际组织原有的制度安排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的世界能源安全格局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IEA和OPEC需要反思:

石油领域两大“俱乐部”OPEC与IEA都不能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机构,在某种程度上石油安全的组织形态已经落后,尚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维持和处理国际间的危机与全球性的问题。国际社会是否成立一个像IMF一样的国际机构以保障国际能源市场安全,而不是限于几个成员国?

   新的看法是,国际能源市场是一个公共产品。谁来提供石油市场安全的公共产品?如何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使生产方和需求方共同享受稳定的市场?这些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

共同的利益是:超越消费国与生产国的对立,寻求共同利益以保证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国际能源署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此时的对话更加引人关注。

“人类用125年生产了1万亿桶石油,未来30年,人类将开采另一个万亿桶石油”——在伦敦和巴黎街上看到雪佛龙公司(chevron)的这则广告,两年前人们会问,“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石油”?而今的问题还包括“这些石油在哪里”?

相互抵触的论据和信息扑面而来,我们应该相信谁?经济学家?地质学家?还是国际机构的能源专家?

如果非要梳理一下,只能用“乐观”与“悲观”区分。

显然,经济学家按照经济学理论倾向“乐观”——石油价格上涨将引发增加石油勘探和生产,替代能源也将跳出“价格”屏障,从而导致在不久的将来石油市场的放松以及剩余产能的增加;而科学家和地质学家们则“悲观”得多——受地质学因素,探明储量和产量愈来愈难以平衡增长的需求。

4月7日的巴黎第7次石油峰会是“乐观派”的舞台,但是今天的油价,已经让我们开始感到对全球整体能源供应能力的担忧。

需求的增长与供给的承诺

成立于70年代的IEA,作为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平衡砝码,在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的国家建立,有26个成员国。30多年以来,IEA被认为是西方的世界的“能源看门狗”,关注全球能源市场,避免未来的能源危机。

IEA每两年出版的未来二十年的发展预测报告《IEA世界能源展望》,被认为是能源行业的圣经。根据IEA《2004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02年每天7700万桶,提高到2010年的每天9000万桶、2020年的每天10600万桶和2030年的每天12100万桶。这是假定在能源政策和新技术的发展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虽然发展中国家在需求增长中占较高的比重,从每天从2900

万桶增加到每天5300万桶,但是OECD国家将继续占世界石油需求的大的比例。

石油需求的基本状况是,目前的主要消费者依然是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加起来共消费了每年石油产量的一半左右。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增长速度很快。

法国石油学院经济分析部主任Jean-Pierre

Favennec认为,2003-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基本等于世界石油的供给。他预测中国能源增长率是2.8%,印度是2.9%,是全世界较高的地区。

另外他也分析了中国的人均能源要比美国低得多,

2004年美国消耗了74亿桶石油,中国则是2.554亿桶,美国的全国消耗是中国的2.89倍,而人均消费则是中国的许多倍。一些人担心,如果中国人均能源消耗达到美国的水平,世界将无法承受。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石油需求,国际能源署署长克劳德·芒迪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增加石油供给。

“中东在未来仍是非常重要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Mohamed

bin

Dhaen

Al

Hamili在讨论石油储量时引述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在美国能源政策文件上的话:“2020年,大约54%-67%的世界石油产量的需要来自中东。”他给了一个数据,中东以外的石油储量只有22年的持续生产能力,而中东则有88年的生产能力。

对石油生产国来说,将从2003年的2820万桶提高到2030年的6480万桶的日增加量,其中有3660万桶日增加量将来自OPEC,意味着中东的生产者必须双倍提高其石油产量。

在芒迪强烈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需要保证世界能源市场需求安全之后,OPEC代理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金多以“如何看待石油供给和需求展望”回应,重申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全球石油市场稳定的承诺,并认为保持全球石油市场稳定是共同的责任。

巴尔金多认为,石油资源是足够的,储量远远大于已经生产的积累量。从2002年以来,OPEC每日净增大约450万桶的生产能力,面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石油输出国组织帮助并防止了供给中断危机的发生。从2006年到2010年生产能力还会进一步地增长。

他认为,目前市场状态比较理想,处于平衡状态,库存处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石油供给略微超过需求供给,只是石油供给问题被夸大了,影响到人们对价格预期的改变。

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长的顾问明确告知石油消费国,“根本不用担心,我们有足够的石油资源可以供应全世界几十年”。

供应能不能满足需求呢?对此,国际能源署是比较乐观的,研究机构也是乐观的。

国际能源署与许多生产公司和研究机构的看法一致:当前主要问题不是资源量而在于生产能力上,他们对石油的资源量比较乐观。

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我们的石油储藏还可供继续使用40年。然而,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观点:石油生产高峰即将到来。

石油生产高峰即将到来?

“世界大的油田大部分都进入成熟期。已经65岁的油田有54个,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的产量下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增长不到目前的消耗增长的1/3。”Kiell

Aleklett这样分析,他是“高峰石油”(PEAKOIL)研究会的成员,来自瑞典南部乌普萨拉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高峰石油”也被称为“石油危机学派”,其成员大多是地质学家和科学家也有一些政治家,关注石油资源枯竭的评估以及对社会、经济、动态模型探讨。5月初在华盛顿举行了有250人参加的会议,6月份还将在意大利举行另一次会议,该学派不仅在能源领域十分活跃,对公众影响力巨大。

Kiell

Aleklett针对芒迪的预测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全球的常规石油产量将在2010年达到每天9500万桶的高峰,而不是国际能源署预测每天8240万桶或者9200万桶。其背后含义是,无论高峰产量何时到达或者石油产能增长多少,都赶不上我们不断增加的需求。PEAKOIL学派一直关注对未来生产潜力的不同的想法,随后会逐步下降。

他们的理由是,大油田的生产量正在下降,北海油田每年下降约15%左右,去年,科威特承认其超级巨型油田产量正在下降,最近墨西哥也承认其超巨型油田Cantarell产量下降,正在采用新技术生产石油,目前维持供应量只能靠大量注入氮气。观察家预期,2006年Cantarell产量下降率为14%。

就在石油峰会上,欧佩克代理秘书长给出了四个数据,告知未来OPEC提供石油供给占全球新增供给中的比例:2005年有80%;2010年有90%;2015年是100%,2020年则为105%。四组数据显示石油产地将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国家。根据BP数据显示,2004年中东地区探明储量占全部储量的61.7%,而1994年探明储量为65%。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探明储量占世界的22%,而沙特约90%的产量来自沙特半岛东部边缘的五个油田,他们也已经有65岁高龄。有消息称,沙特阿拉伯正在开始离岸探测钻油井,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石油生产有超过150年的历史上,基本的趋势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发现于50多年前;从60年代起每年减少石油发现;目前50%的石油来自大油田;自1980年以来,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过每年新的探明储量。

不幸的是,人类还没有找到更大的油田。2006年,人们正在关注油田勘探的11个新项目,另外3个项目将在2007年,从勘探的周期看,这使得2007年成为关键的一年。在全世界现有生产下降的时候,人们迫切需要新油田的投产来满足需求的增长。虽然一些石油地质学家预计,未来探勘将集中于水深或者外部边缘大陆架和北极,但是生产成本将高出很多。

根据BP

2004年统计,石油探明储量共有1.186万亿桶。专家认为,如果在今后不能取得储量和产量增长的平衡关系,供需失衡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时下,大石油公司增加石油储量的来源主要是获取“股份油”,或者购买小的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壳牌等。走进大石油公司,他们似乎对更急于寻找到更多的石油储量没有太大的把握。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十大上市能源集团在过去三年花在油气勘探的投资开始减少,石油公司的勘探投资的商业回报不足40%,甚至花了钱却找不到更多的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资源,因为易于勘探的早已经被发现。没有人愿意花钱找油而不生产赚钱。

“我们正在失去石油,正在失去廉价的石油!”Kiell

Aleklett认为,目前急剧上升的石油产量超过了高峰转折点,未来开始不可逆转的长期衰退。根据埃克森的研究显示,非欧佩克原油产量高峰在2010年,2017年之后将呈下降态势。

在石油峰会上,Kiell

Aleklett的观点并没有取得普遍的公识,而是显得有些孤独。

其他与会代表认为技术的发展,新的勘探开发投入会将石油生产的高峰继续往后推移。壳牌公司演示海上钻井新技术,这项技术钻井深度5000米并承受2000多度的高温。新的钻探科技能够救我们吗?

包括玉米乙醇在内的替代燃料可以广泛使用吗?企盼发现大油田能够拯救我们吗?加拿大油砂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