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去年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两项数字上,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其中,化学品、工业制成品又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这是昨天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反倾销报告透露的信息。
反倾销新案1/3涉华WTO报告显示,在全球反倾销调查和最终裁定数量总体走低的情况下,去年我国遭遇的反倾销数量却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新遭受的反倾销措施高达40项,新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更是达到55项,约占到全球总数的3成,远远高于WTO其他成员。
同样在去年,我国也越来越熟悉并利用WTO的合法规则,保护民族工业。报告显示,我国去年共发起反倾销调查24例,最终裁定16例报告,涉及国家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
就全球总体而言,反倾销数量是在下降的。去年共有17个世贸组织成员新施加了131项反倾销措施,低于2004年的151项。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成员是欧盟,共21项。
化学品是最严重灾区
欧盟、美国、印度等国的反倾销报告显示,聚苯乙烯、亚硝酸盐、柠檬酸等化工品是我国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项目;自行车、鞋、丝织品等工业制成品次之;此外,蒜头、蜂蜜、淡水小龙虾等食品也是各国反倾销盯住的目标。
就单个的项目来说,针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案例依旧十分突出。比如2005年3月,欧盟裁定中国化纤布行业倾销,并据此征收20%到85.3%不等的反倾销税。这一势头似乎在2006年仍然得以延续。亚非发展中国家在对我反倾销方面不断出现摩擦新热点,印度等国已经成为对我发起反倾销的大户。
商务部谈判办王世春谈判副代表介绍,我国涉及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有可能从轻工、纺织、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钢铁、白色家电等产品扩张。
反倾销重灾源自两方面
我国为何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中国反倾销应诉专家、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周世俭认为,一个国家的外贸出口的迅速增加往往会导致国外反倾销投诉随之增加。也就是说,遭到倾销投诉多的国家,往往是出口成功的国家。
1990年前,当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日本被诉倾销最多,其次是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的韩国与我国台湾地区。这两年,与中国的情况类似,针对印度的反倾销案例也大幅增加。
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中国仍被很多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一些国家并不是以中国商品的国内价格为准,而是以“替代国”的价格因素为参照,以致于出现用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印度的煤价、恒河的运费来计算中国产品正常价格的荒谬做法。这也使我国应诉反倾销调查的国际法律和政策环境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