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煤、电、油、运紧张的状况仍然存在,国际油价过高导致下游行业背载太多成本压力,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已连续亏损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行业的发展。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专家分析,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中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国际油价上涨过快,供应风险加大。
由于原油价格大幅攀升,进口原油成本大幅增加,特别在我国现有的贸易形势下(即现货交易),油价的振荡容易导致“买涨不买跌”的情况。同时,石油企业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原油和成品油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油价的振荡加大了库存的风险,一旦油价下跌,企业在库存上将遭受严重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专家认为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国内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特别是周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二是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措施,鼓励其加快发展,以缓解石油需求过快的压力;三是加大“走出去”力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油气项目的合作;四是实施进口油气多元化战略,包括来源多元化、品种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贸易渠道多元化、运输方式多元化;五是大力推行节约能源政策,从税收等多方面鼓励节能产业和节能机具等,同时扶持替代能源的开发;六是加快建立起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原油价格过高,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致使原油加工业效益下滑。
2005年,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爬升,大大增加了炼厂的生产成本,给石油加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虽然国家几次调整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格,但仍然与国际价格有较大的差距。这样,原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基本落到石油加工企业身上,精炼石油行业自4月份开始,已经连续7个月亏损。
专家建议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的调节频率,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形势变化。
——个别行业仍然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
2005年以来,几乎在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谋划上马“煤制油”项目,预计到2020年,我国“煤制油”能力将达到3600万-3900万吨,但根据目前“一哄而上”的发展速度,将远远突破这一预计。与此同时,不少地区、企业纷纷在中西部规划兴建聚氯乙烯生产基地,计划在3-5年内将产能翻番,内蒙古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旗等地均提出打造50万-100万吨的聚氯乙烯生产基地。此外,外企也纷纷增加在我国的投资。如日本东曹集团、韩国LG公司等财团投资兴建的项目分别在广州、天津和宁波开工,设计产能30万-35万吨不等。但是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市场低迷,开工率降低,价格也曾触及到近几年来的最低,产能的过度扩张势必造成供应的急剧增长,使市场环境更加恶化。另外,电石、烧碱、纯碱等行业新建、扩建项目也较多,而国内需求增长有限,能源、成本价格却有上涨之势,再加上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价,势必给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专家认为,企业切忌一哄而上地新建、扩建项目,即使上,也应以规模化、一体化以及对环境友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