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位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JINR)的科学家使用48Ca离子撞击244Pu目标体,合成一个鈇原子。该原子以9.67 MeV的能量进行α衰变,半衰期为30秒。该原子其后被确认为289Fl同位素。这项发现在1999年1月公布。然而,之后的实验并未能重现所观测到的衰变链。因此这颗原子的真正身份仍待确认,有可能是稳定的同核异构体289mFl。
1999年3月,同一个团队以242Pu代替244Pu目标体,以合成其他的鈇同位素。这次,他们成功合成两个鈇原子,原子以10.29 MeV的能量进行α衰变,半衰期为5.5秒。这两个原子确认为287Fl。其他的实验同样未能重现这次实验的结果,因此真正产生的原子核身份一样不能被确定,但有可能是稳定的同核异构体287mFl。
杜布纳的团队在1999年6月进行实验,成功制成鈇。这项结果是受到公认的。他们重复进行244Pu的反应,并产生两个鈇原子,原子以9.82 MeV能量进行α衰变,半衰期为2.6秒。
研究人员一开始把所产生的原子认定为288Fl,但2002年12月进行的研究工作则将结论更改为289Fl。
2009年5月,IUPAC的联合工作组发布鎶的发现报告,其中提到283Cn的发现。由于287Fl和291Lv的合成数据牵涉到283Cn,因此这也意味着鈇的发现得到证实。
2009年1月,伯克利团队证实287Fl和286Fl的发现。接着在2009年7月,德国重离子研究所又证实288Fl和289Fl的发现。
2011年6月11日,IUPAC证实鈇的存在。
Flerovium(Fl)是IUPAC在2011年12月份正式命名的,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此前根据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所产生的临时名称为Ununquadium(Uuq)。科学家通常称之为“元素114”(或E114)。现名Flerovium于2012年5月31日经IUPAC同意后正式使用。2012年6月2日,中华民国(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的化学名词审译委员会决定以鈇作为该元素的中文名称。
鈇的同位素信息
同位素 | 丰度 | 半衰期 | 方式 | 能量(MeV) | 产物 |
289Fl | syn | 2.6 s | α | 9.82,9.48 | 285Cn |
289mFl | syn | 1.1 min | α | 9.67 | 285mCn |
288Fl | syn | 0.8 s | α | 9.94 | 284Cn |
287Fl | syn | 0.48 s | α | 10.02 | 283Cn |
287mFl | syn | 5.5 s | α | 10.29 | 283mCn |
286Fl | syn | 0.13 s | 40% α | 10.19 | 282Cn |
60%SF | | |
285Fl | syn | 125 ms | α | | 281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