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式: | CuO |
分子量: | 79.54 |
有害物成分: | 氧化铜 |
健康危害: | 吸入大量氧化铜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同时可伴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见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鼻衄、鼻粘膜出血点或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以及皮炎,也可出现胃肠道症状。有报道,长期吸入尚可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生。 |
燃爆危险: | 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
皮肤接触: |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
眼睛接触: |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
吸入: |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
食入: |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危险特性: |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
有害燃烧产物: | 氧化铜。 |
灭火方法: |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
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还原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中国MAC(mg/m3): | 1[尘],0.2[烟] |
TLVTN: | 烟0.2mg/m3,尘和雾1mg/m3(铜计). |
监测方法: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Br-PADAP比色法;催化极谱法 |
工程控制: |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
呼吸系统防护: |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
眼睛防护: |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身体防护: |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
手防护: | 戴橡胶手套。 |
其他防护: | 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主要成分: | 含量: ≥98%;盐酸不溶物≤0.20%;水可溶物≤0.10%;氯化物≤0.20%;硫酸盐≤0.20%。 |
外观与性状: | 黑褐色粉末。 |
熔点(℃): | 1026 |
相对密度(水=1): | 6.32(粉末)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临界温度(℃): | 无意义 |
临界压力(MPa): | 无意义 |
闪点(℃): | 无意义 |
引燃温度(℃): | 无意义 |
爆炸上限%(V/V): | 无意义 |
爆炸下限%(V/V): | 无意义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溶于稀酸,不溶于乙醇。 |
主要用途: | 制人造丝、陶瓷、釉及搪瓷、电池、石油脱硫剂、杀虫剂,也供制氢、催化剂、绿色玻璃等用。 |
禁配物: | 强还原剂、铝、碱金属。 |
急性毒性: |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
其它有害作用: |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会对掠鸟、猎鸟、鸣禽以及啮齿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
废弃处置方法: |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
包装类别: | Z01 |
包装方法: | 无资料。 |
运输注意事项: |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