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AS: | 136-85-6 |
分子式: | C7H7N3 |
分子量: | 133.15 |
中文名称: | 5-甲基苯三唑 | 5-甲基-1H-苯并三唑 | 5-甲基苯并三氮唑 | 5-甲基苯并三唑 | 间甲苯基亚叠氮化氢 | 间亚叠氮基甲苯 |
|
英文名称: | 5-methyl-1H-Benzotriazole | 5-methyl-1h-benzotriazol | 5-methyl-1,2,3-benzotriazole | 5-methylbenzotriazole | 1H-Benzotriazole,5-methyl- | 5-Methyl-1H-benzotriazole | m-Tolylazoimide | m-Aziminotoluene |
|
性质描述: | 黄色或浅黄色结晶体。熔点为80-82℃(83℃),沸点210-212℃(1.6kPa)。溶于醇、醚和氯仿。 |
生产方法: | 与苯并三唑的制法相仿,可由甲苯二胺重氮化、环合而得。一种较老的方法是由间甲苯胺重氮盐与对甲苯磺酰胺反应得到。 |
用途: | 该品作为铜和铜合金缓蚀剂,与苯并三唑(BTA)类似,实际商品还包括4-甲基苯并三唑([29878-31-7])或者为两者的混合物,简称TTA。苯并三氮唑类缓蚀剂能与亚铜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稳定络合物,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和惰性的保护膜,厚度仅5×10-7cm,但在各种介质中很稳定,从而使铜合金得到了保护。BTA在pH值为5.5-10范围内的缓蚀作用都限好,但在低pH值介质中,TTA的缓蚀作用比BTA强。其他三氮唑化合物,例如三氮唑和萘并三氮唑等对铜及铜合金也有缓蚀作用,但不如BTA和TTA。甲基苯并三唑也用于有机合成。 |